让人不算意外的是,很快没有人再有时间关心赵国立太子这事了,因为只是个区区诸侯国的太子罢。皇后生了儿子,皇帝马上有太子了,这才是大汉的大事。
皇后在未央宫生了个儿子,皇帝大喜,赐名为据。
一时间,各路诸侯纷纷来庆贺,包括在淮南已经疯疯癫癫的刘安。
刘安最听不得别人说皇帝生了儿子,一旦听说,必然咒骂。
淮南王后和太子没有办法,只得替刘安称病,由太子接管政务,防止国相等二五仔向中央告密。这些国中大臣前期被皇帝敲打了一番,别管皇帝是真心还是假意,都让这些大臣收敛了不少,不敢再随便诬告诸侯王。
但盯着诸侯王的还是多数,诸侯王如果有做错的,这些朝中大员估计第一时间就要举报然后换个官做做了。
毕竟,能在中央当两千石,不比在这山高皇帝远的地方伺候诸侯王要好?就算不考虑待遇,光子女前途都比不了啊。
这大汉黎民大学越来越成气候了,皇后都亲自带徒弟,毕业之后天生就是帝后一党,甚至还是未来的太子党……这就业岗位也很好,你看那桑弘羊提拔的多快啊。
郑当时那老小子也是,田蚡和窦婴那事闹得多大,他首鼠两端,然后窦婴一家子死干净了,田蚡近来也死了,郑当时这人居然混到了大农令这种险要岗位,搞不好很快就要当三公了……
窝在诸侯国能有什么前途?干了大事皇帝能不能知道都两说。
故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才子才女拖家带口地跑到长安求学,帝后也十分礼贤下士,对于有才之士,先是收到大汉黎民学院里镀金,接收政治教育,然后毕业、派官。
“父王,不可再这样下去了。”刘迁勉力劝自己的父亲,“妹妹在长安传来的消息,还能有假不成?她自己亲自去未央宫见了皇后,确实是生了儿子的。”
刘安痛哭流涕:“一步错,步步错啊。那诸吕作乱,为何诸侯不肯推荐我父为皇啊,我父胜于刘恒多矣。否则,这天下不早就是我们家的了?这朝臣是倾慕他刘彻吗?大家倾慕的是皇位!若是我父为皇,我儿就是太子啊,就是这皇后,恐怕也会被我儿收入房中啊,那卫车骑也是我们自家的统帅啊,我还会怕他刘彻的兵吗?”
刘迁心里也有点可惜,但嘴上还是安慰:“那些所谓开国功臣想扶植个傀儡而已,祖父才略远胜于刘恒,故而那些功臣不敢扶植祖父。”
这话就扯淡了,但是这俩人自己是真的相信了。才干什么的都不说,至少淮南王之父刘长出生不体面,多少有点类似杨贵妃和唐玄宗了。刘长母亲曾是刘邦女婿、吕后之女鲁元公主丈夫张敖的美人赵姬,刘邦宠幸了赵姬多少是有点不体面的。
“现在不是哭的时候。”刘迁继续劝道,“我们不妨派人刺杀卫青吧,卫青死了,刘彻手下就没什么帅才了,我淮南大举反攻长安指日可待。那新任的江都王虽是刘彻亲侄,却也不与我等联络,对刘彻颇为不服,刘彻既然不得人心至此,我们还是有机会的。”
刘安止住眼泪,仿佛受到了启发:“是极,是极,快给你妹妹去书信,告诉她让她安排杀掉卫青,不着痕迹杀掉皇后和皇子也行。”
刘迁看到父亲终于正常了,也是松了口气,越发加强了对国内的控制,生怕父亲的行为走漏风声。
刘陵收到了父兄的书信,颇有些无奈。大概就像奔波儿灞听到九头虫给他布置除掉唐僧师徒的任务一样无奈。
这车骑将军家里是什么防守?那皇宫里又是什么防守?她刘陵拿什么去杀啊……
刘陵只是叹气,她旁边的侍女倒是哭出来了:“奴婢心疼翁主啊,大王和太子怎能如此对翁主啊。翁主在长安这许多年,有家不能回,曲意逢迎许多人,却依然不被重视……”
刘陵叹了口气,她固然是想做公主,但这许多年在外漂泊,早已心力交瘁。她笑着抹去侍女脸上的眼泪:“哭什么?左右大军要出征了,父王的安排我也做不成什么,且行且观吧。”
往好了想,坐以待毙也挺好的啊,卫青出征,搞不好就死在外面了呢……匈奴人可是压了大汉快100年。
在赵国,郑季便和这江齐成为了忘年交。
江齐是地头蛇,郑季有身份,两人算是一拍即合了。
很快,赵王太子便在郑季的推荐下,娶了江氏女。江齐也觉得自己大展身手的时间到了,一边和郑季侍奉赵王如父,一边在赵国招纳党羽。
郑季一时之间在赵国过的倒还不错。
只是,最近这赵王又给他安排了新的任务——弹劾主父偃。
前些日子,武安侯田蚡死了,他的家里便出了乱事。他的夫人本是燕王刘定国之女,育有子嗣,自然仗着家世对武安侯的爵位有所觊觎,这也实在是人之常情。
然而,武安侯的长子田恬却不想坐以待毙,便大价钱收买了一些官员来为自己造声势,希望皇帝让他袭爵,同时暗暗派人找继母的阴私。
继母阴私其实很好找,很多人都知道,就是刘定国与父亲姬妾、女儿通奸,还抢夺弟弟的妻子。这事没人放在台面上说,倒也不算个事,但一旦说出来,就要人命了。但刘定国好歹是个王,一般人真不好出头告他。
恰好,这刘定国想诛杀肥如令郢人,郢人便来投奔田恬,在其帮助下,申告刘定国与父亲姬妾、女儿通奸,还抢夺弟弟的妻子,算是鱼死网破,田恬承诺会保护其妻子儿女。
这事既然放在台面上了,自然就闹大了。
刘彻早就想趁机消除封国了,但他还要假装宽厚,不好主动出击,这次瞌睡时送来了枕头,刚好处置了。
刘彻做法也简单,只保持沉默,不管这事,让这有损皇家颜面的事大肆发酵。
皇帝不管,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家也就心里有数了,不断有官员上疏弹劾燕王,刘彻干脆直接把这事拿到朝堂上让公卿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