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东吁王与暹罗王,终于是通力合作了,再也没有往日的停调不听宣。
就算有,他们也得掂量一下大顺的能量。
大顺有一百种办法炮制他们。
接下来东吁与暹罗与孟族之间的仇怨只会越发深刻,大顺终于是从中南半岛抽出机动力量,投入了南洋新地盘的开垦与拓荒。
毕竟这些孟族俘虏,对两国充满仇怨,留在本地很容易形成祸患,最后都被运走,成为南洋各地橡胶园的种植工,为大顺建设添砖加瓦。
……
一晃,新顺十五年了。
狮城。
种光道从驻南洋大臣府邸的大床上起来,然后打了个哈欠,侍女与御赐的太监,正在帮他穿衣洗漱。
这些太监,都是前明留下来的,皇帝平日里也不喜欢呆在紫禁城,留着一堆太监也没用,陆陆续续分配出去,给各地驻守大臣安排管理。
说是管理,这群太监之中,指不定就有巡境司的眼线,也担负有监督职责。
当然,赏赐太监,本身就是一种激励。
王三早就褪去了早年的生涩与不切实际,他为了整个国家安稳,严格推进了奖励机制。
像种光道这样的从龙大股东,除了皇帝位置与称谓之外,该有的一切大顺皇帝都给了,待遇远超其他诸侯,看得人艳羡,也能明白皇帝的意思。
只是,五年下来,种光道在南洋生杀予夺,感觉有点没意思。
南洋太弱了,事情也不多,就是各地诸侯国内部的政治冲突,地盘分化由各个军区统管,与他也无太多关系。
所以待了五年,他有点想回去了,要是不成,转头去讨要一个封地吧。
先去封地经营。
洗漱完毕,穿戴齐整,他走出别墅,入眼就是一座花园,园丁仆从正在梳理,他随意的上了马车,然后伸手拿起一些糕点,这些糕点都有人试吃,也就不怕中毒。
车马很快抵达目的地。
一座修得恢弘大气的府衙。
入有影壁,影壁上并非传统的龙纹图章,而是本地苏门答腊人的故事。
“大人。”一个穿着道袍的青年看到了他,赶紧行礼后说,“我们在旧港岛上的遗迹,发现了一些汉人的尸骨遗骸,上边的有一座石碑,是汉代的。”
种光道眼瞳一闪锐利光芒:“怎么来的?”
“佛逝国刚刚从天竺东进的时候,将本地的一些汉人族群覆灭,然后在本地旧址上兴盛起来。佛逝国本来没有这么快发展,但自从接触了这个汉人遗址之后,他们充分吸收了汉人文化,用了三百年时间,成为了南洋一霸。
后来佛逝国又被三佛齐所灭,三佛齐开始不断跟大宋交流,于是三佛齐成了南洋最大的力量。
直到天方人的到来,三佛齐才被摧毁,但因为天方人是宗教性质的,所以他们是征服者,于是南洋上层贵族与下层百姓就产生了割裂,这才是为什么天方人势力只能局限在城市的根由。
因此,我的研究认为,若是不能将本地同化,低级的部落接触高级的文化,将会在短时间内完成开化、发展、追平,然后将那个文化主体取而代之,或者同化融入。
这一过程,我称之为文明层级迭代大爆发,而这一切基础,是生产力的爆发,也就是陛下整理古籍的时候,从全国各地的天工技艺内,有方向的摘选,定向推广后所产生的科技大爆发。
就跟昔年五胡乱华的时候,北方就发生过一次,一直到宋辽金才算结束。
而蒙古这一次比较特殊,因为他们是武力征服者,并且是全世界打了一遍,所以无所谓取代与融入,他们只认为自己的文化最强。
然后因为人数劣势与不谙统治,最终分裂,然后被各个地方的文化主体吞并。
所以,我们若是想要防止这些部落的反噬,首先要做的就是压住他们的科技爆炸可能,也就是不准他们接触科技发展,用四书五经先教育一遍他们,再然后筛选,完成二等族群建构,哪怕将来我们丢失了本地,也能利用二等人替我们把持本地的一切。”
种光道有点差异看着眼前的人:“这是你从哪里弄来的办法?”
“天竺。”此人老实回答,“他们的种姓制度和蒙古的四等人制,几乎一模一样,大明也在边地建构土司时,套用了进来,也就是明朝的户籍制度,这才维系了整个中原的统治力。
我们也得学习,因为这个很节省成本。”
“好。”种光道点了点头,“你尽快写一封奏疏,这个月的寻常留档交换要开始了,到时候你的奏疏发上去,让陛下决断。”
“是!”
PS:本书已趋近完结,再求一波书评,能不能上9,靠大家了,谢谢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