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爸,这是新城报的记者。”陆琳琳向正从西屋走出来的中年夫妇介绍道。
“新城报?记者?”男人满脸疑惑,“记者来我家做什么?”
“叔叔,”陈默一笑,拿出记者证递了过去,说道:“我开了四个多小时的车过来的,您能不能先给我口水喝?”
闻言,中年男人紧绷的脸上立刻放松下来,面带微笑:“行,你等着我给你倒水,进屋坐吧。”
陈默知道,东北人对远来的客人从来都是热情招待,只是这些年骗子越来越多,东北人对骗子可谓是深恶痛绝。自己不能显得太假,才能打消对方的戒心。
见男人递给自己一碗水后,仔细地看着陈默的记者证,陈默又开口说道:“叔叔阿姨,我刚才开着车想找个饭馆吃口饭,咱这附近咋连个饭馆都没有?”
男人闻言,笑着把记者证还给陈默,说道:“这儿哪有饭馆,饭馆镇上才有。饿了吧?锅里还有中午刚烀的地瓜,孩儿她妈,给这小伙子端过来,一看早晨就没吃饭。”
陈默也不客气,抓过地瓜扒了皮儿就吃,就着那碗水,一口气吃了俩。
一家三口也不说话,静静地看着陈默吃地瓜。
吃完,陈默长出一口气,掏出烟来,递给男人一支,给他点上,自己也点上一支,开口说道:“吃完了,咱们说正事儿吧!听说你家孩子高考考得不错,但是你不想让她上大学,有这事儿吗?”
“这……”男人一愣,张嘴想骂一句,当着陈默的面又有点不敢,记者在他看来,和派出所警察,村干部都一样是政府的人……
“叔,我打听了,你家琳琳今年的高考成绩,上个国内前十的重点大学绝对没问题,就这么放弃了,是不是太可惜了?我今天来,就是想帮你解决问题的,不就是学费吗?让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帮一把,给闺女一个好的前程,将来再报答他们也不迟啊,这不丢人!”
“哎……”男人颓然地坐在地上,手里的烟都掉了,“都怪我没用啊!十年前在煤矿干活摔伤了腰,干不了重活……”
“行了,叔,你既然同意,听我安排,我做个采访,你们配合一下。”陈默没想到这么顺利,想起那个胆小的爆料人就是一阵鄙视。
“好吧,记者同志,你说咋整,我们配合你就是了。”
“林琳,你先出去溜达一圈,一会儿回来我再和你聊,行吗?”陈默说道。
“行,”陆琳琳站起身走出了屋子。
“叔,婶,我想问件事儿,叔叔虽说不能干重活,但我看家里也没穷到那个份上,日子也还算过得去,为啥不想让闺女上大学呢?”
“唉,你不知道。”男人又叹了口气,陈默适时地又递上一支烟,就听男人缓缓开口,说道:“原本吧,家里还没穷到那个份上,可是去年……去年……”
“去年咋的了?”陈默疑惑地问道,“出了什么意外吗?”
“去年琳琳她弟弟,考上国防大学了,家里的钱都凑出来给她弟弟交学费了!”
“啥?”陈默顿时懵了。“国防大学?燕京那个?”
“对啊,说是在燕京。”老两口见陈默惊讶,不明就里。
这两口子,显然不知道国防大学是什么份量,可是陈默却清楚的很。
儿子考上国防大学,女儿又考了这样的成绩,这要是放在古代,妥妥的一门两进士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