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四家的,你们今年还多要新粮不?”杨父问温暖。
温暖点头:“爹,要!今年还得再多要点细粮,你大孙子和大孙女都能吃了!”
此时的杨父已经没有去年那么惊讶了,心态很平的说道:“行,还是按老规矩,先把今年老四挣的粮给你们分了!等到最后,你们再花钱买一些!”
杨父抱着甜甜,杨睿就腾开手来了,直接就把推车推到跟前,把称好的粮食放上去,才接过甜甜来。
杨睿一个人挣工分,虽说是壮劳力,但是比人家一大家子人挣的工分还是少。
后边除了知青,也没几户人家了。
因此,在旁边等一会儿就好。
刚分到下一个人的时候,庆根就过来了:“睿哥,我刚帮着我爹娘把粮食弄回去就过来了,没整完呢吧?”
“没呢!”杨睿道:“等一会儿完事儿了,我还得再买点粮呢!”
庆根点头,就在旁边一块儿等了起来。
在这期间,杨聪和杨智也已经把粮食推回家了,这会儿又回来一趟,就是问问杨睿这个弟弟,推粮食回家还用不用人手。
杨睿也不会跟自己亲哥哥太客气,得弄回去好几百斤粮食呢,多俩帮忙的自然是好!
这兄弟几个和和乐乐,杨父却在心里叹气,这个老大呀,真是一点眼力见都没有!人品又不咋地,怪不得他几个弟兄都不爱搭理他!
分到知青粮食的时候,还产生了不小的矛盾。
哪怕分到杨家屯的三个知青都是男知青,会比女知青体力更好一些。
但毕竟都是城里孩子,不说娇生惯养的,农活总也没干过。
整个秋收,干活也是磕磕绊绊的,根本没挣了几个工分!
这家伙,要按人七劳三,给他们仨城里来的知青,分这老些粮食,谁又能乐意呢?
看热闹的人群中,当即就有人表达了不满:“大队长叔,他们几个小年轻儿,又不是咱屯子的,才干了咋点活啊?
就给他们分那老些粮食!那要这样,我们还是本屯子的呢,等来年啥活儿都不干,能分这老些粮食不?”
“是啊,队长叔!狗蛋这话说的一点没错!他们又不是咱屯子的,咋能给他们分这老些呢?你们可不能偏心眼子,净偏他们这些知青啊!”
“是啊,那要这样,我们可不乐意!”
“……”
“……”
人群里,接二连三的有人表达出自己的不满。
王建国,姜勇,以及赵磊这三个知青听着本地社员的不满,心里也是咯噔一声。
他们仨虽说都是城里孩子,但要说多富裕的人家吧,那也不至于,也就普通工人家庭。
甚至父亲一人干活养活全家的情况都是有的。
城里定量都是紧巴巴的,他们几个的户口已经落到了杨家屯,家里也没他们的定量了。
这要是杨家屯不给分粮食,就算家里能支援一些,那也没法填未来一年粮食的缺口啊!
王建国是住在杨父家的那个知青,也说出了自己的困难:“大队长,您看……我和两个兄弟也是支援乡下建设来了,要是不给分粮食,我和这俩兄弟,就真没法过冬了啊!”
“都安静,消停的!我话还没说完呢,你们就搁那儿吵吵巴火的了!”
杨父还是有一定威慑力的,他这话一出,众人也就安静下来。
但是杨父也不是一味的压制,而是解释了一下其中的原因: “这几个知青,户口已经落在咱屯子了!那就是咱屯子的人,咱们杨家屯,能让人家饿死不成?
还有,他们也不是白吃咱粮食,照样得干活挣工分。
像今年,他们刚来没多长时间,工分也没挣几个,分得这些粮食以后,那就成了倒挂户!
成了倒挂户,补钱就行,就比方说王建国,你这人头粮,是不是全要?想要的话,你就得补钱!”
王建国赶紧点头:“要要要,大队长,我要,要补多少啊?”
众人见了这样的场景,心气才平了下来,补钱那还行,只要不让他们仨外来的,白吃他们辛苦种出来的粮食就行!
杨睿和温暖同样也看了这样一场闹剧,不过俩人也没多说啥。
毕竟工分不够,补钱是正常的事儿。
等给三个知青分完粮,杨睿和温暖才又上前。
苞米,地瓜,麦子,稻米,大黄米,小米,高粱米,土豆,大豆,红小豆,绿豆,黑芝麻……
这些玩意儿,杨睿和温暖这两口子就没有不要的!
像地瓜这种便宜的粗粮,温暖直接要了四百斤,比去年还多上100斤呢!
大伙别觉着四百斤多,听着四百斤是不少,这地瓜,又能当粗粮烀着吃,又能做成地瓜粉条,还得做个地瓜干当零嘴。
当然,还得剩上一些,冬天的时候,往火盆里埋个地瓜啥的,吃的时候焦香的,香甜的,好吃着呢!
去年就整的少了,到后来,都没剩几个了,舍不得吃了都!
还有,家里也养着家禽家畜呢,存再多的地瓜,也不怕坏,坏了一星半点的还能给动物消耗。
除了地瓜多要了些,麦子,稻米,小米这些细粮,为了俩孩子,温暖和杨睿两人更是比去年还多要了不少。
这大几百斤小一千斤的粮食装车,整个板车都已经是满满当当的了!
杨聪,杨哲和庆根几个帮着推车,才把这些粮食运回家去。
甚至还帮着该放地窖的放地窖,该放仓房的放仓房。
忙活了这一大通,温暖本来想留着几人一块儿吃顿饭啥的,表达一下感谢。
结果杨聪几人直接就拒了:“弟妹,都是一家人,我们和老四也是亲兄弟,不用外道!等下回,我们兄弟几个再好好聚聚!”
庆根也跟着附和:“是啊,嫂子!你别看我跟睿哥不是亲的,但我俩比亲兄弟还亲呢!也就不吃饭了啊!家里我爹娘还等着呢!”
就连杨睿挽留也没用,几人直接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