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波在承恩殿前等了半日,果真有了训令,庆王爷决定由西营的游击将军肖如海,统兵一万人,明日巳时从西营开拔,前往上隆州平叛。
伏波赶忙回了客栈,将此消息告诉了木沙琼,两人收拾好行李,当夜早早睡了。
第二日天蒙蒙亮,伏波与木沙琼起了床,匆匆吃过早点,结清房费,跨上马出梁州城的西门而去。
走了二十里,到了西营,验证了腰牌身份后,两人进了军营,便直奔大军主帐。
帐外几名一身甲胄、手持大刀的护卫见了,大喝一声:“何人靠近主帐?”
伏波赶忙说道:“我乃庆王府中人,这位姑娘乃是上隆州土司之女,领王爷训令,辅佐肖如海将军一同平叛,烦请通报一声。”
其中一名守卫说了一句“稍等”,转身入帐禀告去了,一转眼出来道:“肖将军有请两位入帐。”
伏波领着木沙琼进入帐内,只见那肖如海四十多岁的样子,身材高大,留着半长的胡须,一身枣红色的战袍,头盔铠甲闪闪发亮,颇为威武。
伏波赶忙抱拳说道:“崇文阁副阁主伏波,上隆州土司之女木沙琼,前来肖将军帐下效力,将军有事只管吩咐。”
肖如海上下打量了伏波一眼,又看了看木沙琼,说道:“我听人讲,庆王爷刚刚升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做崇文阁副阁主,原以为只是讹传,想不到真有此事。”
“在下凑巧做成了一两件事,又承蒙庆王爷抬爱,这才勉为其难做了副阁主,实则名不副实。”伏波谦虚的说道。
“此次前往上隆州平叛,颇为仓促,当地的地形地貌、道路交通、河流险阻,全赖木姑娘指引。”肖如海不再与伏波搭话,对着木沙琼说道。
“分内之事,肖将军切莫客气。”木沙琼答道。
未过多久,眼见已到巳时,肖如海出了主帐,跨上一匹枣红色的大马,领着一众威风凛凛的裨将军尉,大吼一声“开拔”,扬鞭直奔营门而去。
伏波与木沙琼赶忙翻身上马,飞奔赶了上去。
一时间,西营内战鼓震天,旗帜飘扬,兵士们手持长矛、盾牌、弓箭等物,一个个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喊着口号,排着如同长龙一般的队伍,浩浩荡荡的往营外开拔。
大军一路上扎寨拔营,不甚辛苦,走了五六日,便到了上隆州地界。伏波一路观察,见西营的一众将士,令行禁止,军纪严明,配合娴熟,这肖如海称得上是治军有方。
伏波逮到机会便想多与肖如海以及诸位裨将亲近,以便打听庆王爷辖下各军的情形,哪知肖如海对他爱理不理,连同几位裨将也颇为回避,一时并无所获。
进入上隆州,大军与叛军有几次交手,普求的人虽然占着地利,但在木沙琼的指引之下,大军发挥着人多的优势,分路切割包抄,叛军不敌,只得弃守后撤。
肖如海见此地山高谷深,地势险峻,瘴气弥漫,蚊虫猖獗,兵士们颇为辛苦,因而也不敢冒进,生怕中了叛军的埋伏,只是稳扎稳打,推进得并不算快。
到了第七日,前军传了消息,说是有一道险峻关隘,卡在了峡谷之间,屡次派兵攻打,皆败下阵来,又无其它小道绕行通过,大军一时前进不得。
“此关名为鹰嘴涧,最是险要,普求若是派人锁住此处,着实令人头疼。”木沙琼对着肖如海、伏波与几名裨将,忧心忡忡的说道。
又攻了两日,死伤了五六百号人,依旧未能拿下鹰嘴涧,肖如海坐不住了,领着伏波、木沙琼等,亲自到关前查探。
到了鹰嘴涧,众人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只见在那关隘的两侧,一边一道陡峭的石壁,足足有四五十丈高,犹如刀削斧砍一般,极为光滑险峻。两道石壁的中间,有一条狭窄的石道,约莫一丈来宽,仅能容纳两三匹马并行。
此处当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在那最狭窄之处,有一座五六丈高的砖石箭楼,如同一把大锁,扼守于通道之上。
普求的兵马早就盘踞在箭楼之上,备足了弓箭火器,将大军的去路堵了个严严实实。据说当年诸葛丞相平南蛮,在此处也被堵了半个月,才设法攻了进去。
前军屡次派兵攻打,限于地形狭窄,每次只能冲过去百十人,在箭楼如雨的箭矢之下,纷纷受伤倒地。攻城车、云梯等兵器,在此处皆使不上力,一时也想不出其它破解之法。
肖如海看了半晌,也是颇为头疼,此处绕也绕不过,打也打不下,上万大军被堵于此,万一有变,只怕要葬送在这峡谷里。
“此处名叫鹰嘴涧,是不是那块巨石之故?”在那箭楼上方三四十丈的高处,有一块突出的鹰嘴形状巨石,伏波指着问道。
“正是如此。”木沙琼顺着他的手指望去,说道。
“攻破此关,只怕便在那巨石身上。”伏波摸了摸下巴,说道。
“你可是有了破关的主意?”肖如海听了,迫不及待的问道。在伏波的印象里,这还是他头回主动找自己询问意见。
“此石正好在那箭楼之上,若是爬上巨石,将其砸碎掉下,箭楼上的叛军便只得弃关而逃,此关自然落入我军手里。”伏波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