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三年,冬,五院依旧忙碌着,甚至比往年更甚。
大部分人依旧在岗位上,只有少数文职人员能得到三四天的假期。
只因凌月上交了两个项目,让五院和中科院大部分的人全都没有假期。
对此,凌月同情,然后毫无负担的坐上回去过年的车。
大院里,海棠花不见了踪影,白雪压在房檐上,树枝丫上,反射的光显得天都亮了几分。
大姐瘦了一圈,但看起来状态不错。
而凌月是第一次一进门就看到坐在屋子里的翔中。
“回来啦。”翔中放下手中的报纸:“听子林同志打电话过来抱怨,我还以为你今年不回来呢。”
“怎么会,周叔叔别听钱伯伯乱说。”
已经二十四岁的凌月,看起来依旧没有一点长大的样子,一米五五的身高,加上圆圆的娃娃脸,走出去别人都以为是个小孩。
而翔中却更加苍老了几分,脸上的老人斑慢慢的爬了上来,落在脸上。
似乎被病痛折磨着,嘴唇有些发白,这么一看,倒是与凌月一样,还以为是亲父女俩。
“周叔叔,我想开春就将我父母迁回南京。”
凌月将外套随意搭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下来,屋子里有火,倒是不冷。
“想好了?”翔中的手一顿,他总觉得这段时间凌月有些不太对劲。
“嗯,我父母本来就想落叶归根,带他们回去看看也好。”
“行,我来安排。”翔中点点头。
事情谈妥,吃完年夜饭,凌月没有急着走,
从秋天去了一趟光缆建造基地一趟,回来后便一直呆在五院,再也没有出去过。
直到前两天凌月再拿出一份计划书,才得以喘息。
一九六四年,凌月回绝了教育局让她担任导师的请求,将凌月父母带回了南京。
站在凌父凌母的墓前,凌月将刚刚到手的勋章放下:“我没有给你们丢人,你们女儿的名字以后也会刻在历史书上,和你们一起。”
“对不起,还有,谢谢你们。”
对不起占据了你们女儿的身份,也谢谢你们,让这个国家能接纳我这样的一个外来者。
巡查了一遍雷达基地,又去电信局转了一圈后回到五院开始闭关。
一九六五年,光缆全面铺设,目前只限于军用,同时信息联通开始,所有拥有电脑的军区开始共享网络,运用网络实现数据防卫和监控。
五院以及各军区武器研究所针对光缆进行数据控制武器研发,效果显着。
一九六六年,新一轮的航天计划开启,主要负责人是钱子林,带着助听器的钱子林走哪都得炫耀一番,这可是全世界第一个,凌月专门为他设计的。
也是这一年,天宫计划开启,航天空间站建设提上日程,杜绝了国外在空间站压制龙国的事情发生。
邓禾常驻新疆和青海,对核建设不断创新,针对可控核进行先一步设想并开始不断尝试核突破。
一九六七年,电话光纤到户,只要有钱就能在家安装电话,没有钱的人家可以合力在村里安装能够拨打长途的电话,价格也压了下来。
民用电器出口国外,供不应求,经济部傅先生走哪都红光满面,邓先生更是推动了工业发展,龙国开始出现工厂与国家合作。
直到一九六九年,凌月大大小小拿出了几十个项目计划,以及数百个项目设想后,开始转入实验室。
将所有积蓄全部购买了生物实验器材后,凌月便常驻在自己的实验室中,实验室的办公室更是改建成自己的房间。
一九七零年,外面热闹非凡,庆祝高考学子取得好成绩。
谁也不知道,五院这间实验室中,凌月打着吊针,擦着鼻血进行最后的实验。
七号在电脑显示屏上焦急的跳了跳:“凌月,休息一会儿吧。”
自从戳破了窗户纸后,七号再也没有叫过凌月‘制造者’这句称呼了。
“没事,快没时间了。”
去年去故宫提交项目计划见了一面翔中,翔中的状态并没有她想象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