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日,颜珠儿又用琼脂做了八种口味的果冻,大伙儿吃了又是惊奇不已。
“桂花味好吃,茉莉花味的也不错。”张娟一面吃一面评价。
刘梅却不以为然,“我觉得橘子味的可以,茶味的清爽。”
李景慎喜欢吃青梅味和菊花味的,小白则喜欢吃五香牛肉味的和红烧鸡肉味的。这两种口味是颜珠儿特意给它做的。
颜珠儿决定回京后,开一家糕点铺子,专门卖她自己喜欢吃的点心。
“姑娘的甜品铺子,果冻一定是要有的。”张娟大咧咧道。
“橘子糖也不能少。”刘梅也来凑趣。
颜珠儿笑着点头,“这两样一定是要有的,还得要有冰激凌、各类蛋糕,面包最好也要有。”
张娟不知道什么冰激凌蛋糕,想着一定是皇宫里好吃的,因此也盼着快快回京,等颜珠儿把点心铺子开起来,她就可以跟着一饱口福了。
“姑娘若是要开点心铺子,可不能没有点心师傅。”刘梅提醒,“这淮州的点心很是不错,姑娘不若在这里找一位点心师傅带回京城去。”
这个问题,颜珠儿早已想到。
淮州的糕点是出了名的,颜珠儿既然想开点心铺子,自然就想着去多看看,多见识见识。
淮州的点心手艺十之八九是家传的,父传子,子传孙。也有些点心铺子会收徒,徒弟得先给师父打杂三五载,之后学三五载,学成后还要回报师父三五载。等出师的时候,一晃就是十多年过去了。
出师后,未必人人都能自己开点心铺子,最后还是去人家的铺子做工。
说真,若非穷人家的孩子,谁肯送孩子去吃这种苦。
再说点心方子,一代一代传下去,配方不变,工艺不变,口感也就差不了多少,实在是缺乏创新。
食客呢,一代一代吃下来,也是吃出了真感情,但时日久了,难免也有吃腻的时候,若是有新式糕点,想来会大大受追捧。
颜珠儿抱着小白与张娟刘梅转了几家点心铺,买了各个铺子的主打产品,就打算回那处小院。
“咦,好香甜的味道啊。”小白鼻子灵,一早就闻见了一股香甜气。
原来是路边的一个卖酿藕的摊子,摊主是个五十开外的老妇人,见到颜珠儿几个过来,老妇人笑眯眯地问,“姑娘,可要尝尝奴家的酿藕,甜甜蜜蜜,可好吃了。”
软糯的酿藕浇上香甜的桂花蜜糖,灵魂瞬间得到升华。
颜珠儿当下要了四份,小白眼馋地盯着老妇人手里的酿藕片,小嘴巴吧唧吧唧的,只等着老妇人将酿藕递过来了。
“咦,那不是李妈吗?”忽听张娟咦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