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曹彰却果断地谢绝了郭嘉的好意:“父亲日理万机,十分操劳,还需郭军师在旁多多协助,就不劳烦军师陪同了。”
“刚才令君也说了,如今四面强敌环伺,也需要各位将领协助父亲,我此番出征只带本部一万兵马即可,百日之内定能击败李傕,得胜归来!”
听了曹彰的话,所有人更加惊愕。
长安距离许都足有一千二百里,按照当时的行军速度,至少需要半个月到二十天才能赶到。
曹彰提出百日归来,也就意味着他只给自己留了一个月左右的作战时间。
更为夸张的是,李傕足足五万大军,他却只带本部一万兵马,以一敌五,还要速胜,更不需要郭嘉和其他副将跟随,这实在是太托大了。
曹彰这样选择是有自己的目的:这是他首次带兵,如果让郭嘉和其他名将跟随,虽然可以增加安全性和取胜的把握,但战功的含金量也会大大降低。
他现在需要的是一场干干净净,酣畅淋漓的胜利,最好还是霍去病那种以少胜多的大胜,才能一战扬名,奠定自己在军中的地位,在世子之争中取得先机。
“子文,这打仗可不是儿戏,你不能盲目自信,要知道骄兵必败!”曹操听了曹彰的话,越发担心。
“多谢父亲教诲,儿子一定时刻铭记心中,绝对戒骄戒躁,稳步作战!”曹彰恭敬地回应着曹操。
曹操看着自信的曹彰,终于点了点头:“好,取笔墨来,写军令状!”
文吏抬上书案,备好笔墨、竹简,曹彰拿起笔,写好军令状呈递到曹操的面前:“请父亲过目!”
曹操接过军令状认真看完,语重心长地对曹彰说道:“军令状已立,就要依法而行!你此次出征,一定要千万小心!”
“喏!”曹彰恭敬地回应。
曹丕却在此时上前说道:“父亲,子文领兵出征李傕,实为我曹家子弟楷模,但我唯恐他孤木难支,想请父亲准许夏侯家的伯言(夏侯尚的字)和俊林(夏侯儒的字)作为参军随行,一方面可以协助子文,一方面也是让他们增加一些历练!”
听到曹丕推荐夏侯尚和夏侯儒来做自己的参军,曹彰马上明白了他的用意。
历史上,曹魏除了有五子良将,还有八虎骑。分别是夏侯兄弟、曹仁、曹洪、曹纯、曹真、曹休,还有一人就是夏侯尚。
他和夏侯儒都是夏侯渊的侄子,和曹真、曹休一样,都属于曹氏宗族二代的佼佼者。
这二人从小和曹丕一起长大,和他的交情很深。
显然曹丕安排他们过来,做参军是假,作为暗中传递军情的眼线才是真。
曹彰不得不佩服曹丕也算是颇有心机,这二人都是夏侯家的宗族成员,安排他们同行,很难让人怀疑动机不纯。
而且他们身份特殊,即使将来曹彰真的战死,曹操看着夏侯氏的面子,也不会过分苛责他们。
“多谢兄长厚爱,伯言和俊林都是文武全才,若得他二人相助,我此战获胜机会必定大增!”曹彰提前算到曹丕的目的,正好将计就计,一口答应了下来。
曹操见曹彰没有异议,也就点了点头:“伯言、俊林,你二人可愿随子文出征!”
夏侯尚、夏侯儒自然不会拒绝,挺身而出回应:“我二人愿辅佐子文兄长,助其击退李傕!”
“好,命曹彰为主帅,夏侯尚、夏侯儒为参军,领本部一万兵马,西征抵御李傕,先行回去准备,三日后出发!”曹操转身拿起令箭,交到了曹彰的手中。
曹彰恭敬地从曹操的手中接过了令箭,与夏侯尚、夏侯儒一起行礼:“喏!”……
随后三人一起转身向着司空府的大厅外走去。
曹操看着远去的三人,转头看看两侧的荀彧和郭嘉,脸上虽然保持着平静,内心却充满了担心。
曹丕等人回来站好,此时他只觉得自己的阴谋得逞,得意不已。
却不知,其实他早已落入了曹彰的算计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