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后。
百草堂药铺,因为有成药出售,也因有刘大夫这个货真价实的厉害大夫存在,口碑一天比一天好,顾客也一天比一天多。
刘雨寒隔两三天就回福来村一趟,其他时间就待在药铺。
偶尔去肥皂铺看看或者去姑父姑姑开的面馆去吃一碗面。
姑父姑姑在上个月已经搬到了常乐县。
姜老太刘大令准备用私房钱支持他们买间小院子。刘雨寒哪里肯收两个老人的钱,她在常乐县北街买了间店铺,店铺之前也是开面馆的,一应家具都有。
店铺后面有住房灶房和水井,除了地方比药铺偏小些,一切都应有尽有,刘雨寒已经跟牙行都掌柜熟了,杀了200两买下来,掌柜心疼的心抽抽直跳,碰到这个会杀价的女娃,他真是一点都抵挡不了…
杨年华给了刘雨寒50两,坚持150两是先借他们的。
看到姑父姑姑坚持的表情,刘雨寒无奈的跟他们算了一笔账:福来村他们分的良田和沙田都是刘家在种,今年就种了两旬,收入算有30两左右,田地再给他们家多种个四年就当抵消了吧。
还能这样算的?种田一年有30两?他们两夫妻辛辛苦苦忙一月,纯利润也就20两左右,因为生意好,这已经很多了。
刘雨寒可不管夫妻俩怎么想,总之就这么忽悠过去了。
这是老人家的心愿,老人想帮扶一下自己的女儿,让她日子过得不要太辛苦,家里有这个条件,为什么不成全?而且姑父姑姑之前给了他们家很多帮衬,是极好极会感恩的人。
杨志杨荣暂时待在福来村读书,他们经准备明年翻了春就去参加童生试,童生试要顺利通过县试和府试才行。
变成童生后,便可在县学读书。当然有能力可以参加同年院试考取秀才,也可以再等三年后再考取秀才。
考取秀才三年后可参加乡试考取举人,同年可参加会试考取贡士,或者等三年后再考取。
会试过后一个月就可参加殿试,由皇帝主持考策问,选出三甲,其他上榜的就是同进士了。会试中榜者称贡士,殿试中榜者则称进士。
历代进士功名成为古代读书人科考金字塔的塔顶部分,同时也最难考。中进士是古代无数读书人的终极梦想。
其中,进士又具体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进士及第,分别俗称状元、榜眼、探花;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得中进士者一般都前途光明,一甲立刻可授官职,二、三甲则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进士录取人数百人左右,且为平衡各地发展,往往按地域分配名额。
(自隋唐至清,在中国1400多年的科举制度史上,考中进士的总数大约有10万上下。总体而言,这是一个才能卓着的群体,古代许多大政治家、文学家、学者都是进士出身,如唐代的王勃、王昌龄、王维、岑参、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宋代的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兄弟等,明代的张居正、徐光启等。)
科举到了最后,可以说是堪比高考优秀学子争夺985了,甚至更甚。
十一月初,秋收了。
福安城种了高产粮食还有高产作物番薯土豆的,都是在一阵阵喜悦和收获中度过。
常乐县和福安城县城附近的县城都被震惊了!
眼馋的县令还跑到府尹面前哭诉为什么不分给他们县城一些?为什么常乐县有这么多?府尹自然好好给他们解释一番:这些高产粮种和作物都是从常乐县传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