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倒也没有过多纠结,只让黄皓侍立左右不需门外等候。
“几位皆是朕身边亲近之人,有些想法正好趁着此时无事与几位说说。”
李世民一边摆弄茶杯,一边对几人说道。
几人连忙表示愿“洗耳恭听”。
尤其黄皓,颇受鼓舞。身为一名宦官、陛下的奴婢,能让陛下多次提拔并如此器重,让黄皓很是感动。
李世民将杯中茶水一饮而尽,正色道:
“自相父薨逝以来,两月有余。朕每日或殿内与群臣相争,或殿外执行方略,可谓步步为营。然而,不论朕如何小心谨慎,却始终慢朝堂诸公一步。
诸如刺客、谣言、平叛受阻等事,皆是如此。朕也曾想也许是能力不济,故常有遗漏。
但前些日,因刺客之事与谯周等对峙朝堂之时,朕发现益州诸公虽狡猾,但做事也并非滴水不漏。
看来并非朕能力不济,而是朕的眼睛太少,不能先一步了解群臣动向;也是朕腰杆不够硬,让益州诸公还抱有“逼朕妥协”的幻想。
朕结合如今局势、汝等乃至逍遥公之话语联系心中所想,决定在原有禁军体系之外,新设一司。
将此司分为三卫,每一卫皆由朕心腹重臣统领,皆用忠勇之士为卒,只对朕一人效忠。
正好几位皆是朕欲任命三卫之统领,不知几位可愿为朕执戈?”
三人听罢各自惶恐,赶忙跪地谢恩。
张嫣还好,毕竟本身就不是拘于俗礼之人,于是张嫣谢恩过后便疑惑道:
“阿斗哥哥想法听来是很厉害,只是咱们在人家的地盘,这三卫所需忠勇之士哪里去寻?阿斗哥哥又怎能判断出哪些是忠勇之士?”
霍戈、黄皓听张嫣所言,也都觉得此事实施起来确实困难重重。二人也抬头看向陛下。
李世民先是扶起几人,而后笑问道:
“且不论日后三卫之兵,朕问汝等,如今军中战将之亲卫部曲是否忠心主将?世家大族名下家兵为何忠于其主?”
张嫣脱口而出道:
“亲卫部曲或为从小跟随之家臣,或是将一家性命依附于主将之兵卒。与主将荣辱与共,一损俱损,当绝对忠心。
世家大族自更不必多说,家兵本就世代寄居大族门下,算作同系,更是忠心待主。”
霍戈、黄皓听罢,皆是附和张嫣。
李世民再问道:
“既然文臣武将、世家大族皆有若干绝对忠心之追随者,那朕堂堂一国之君岂能无甚忠勇之士追随?”
黄皓听罢似乎有些明白陛下意思,霍戈尚自沉思,张嫣就有些不明所以了。
李世民看几人还未完全领悟,便直白地说道:
“三卫成立之初,规模自然不能太大。还需汝等朕之近臣,乃至元老后裔、相府故吏等出些力。
比如于若干忠心近臣部曲以及家兵中选其精锐,补充进三卫之中。待建制成型,之后再慢慢培养、补进新员,这‘忠勇之士’不就有了着落?”
三人听后皆恍然大悟,继而各自心中更加崇拜陛下。此等英明神武之君,一旦时机成熟,定能以一州之地与魏、吴争锋!
李世民看三人皆已悟透其中关节,继续说道:
“朕决议,设立‘百骑司’,下辖‘飞骑卫’主宿卫禁宫、随朕征伐或清除叛逆;
又设‘鸿胪卫’主外事,或侦查他国或防止外来势力渗透;
另设‘暗卫’主监察百官、暗中调查、抓捕、刺杀、审讯等。
以上‘一司之三卫’皆只受朕一人节制,另设左右副统领,协助朕总领‘一司三卫’。
每‘卫’设正副校尉,以下都、伯、什、伍各选精明忠勇之人担任。
三卫各成体系,凡事层层上报责任到普通士卒,最后由百骑司汇总上报于朕。
倘若事态紧急,任何人皆可凭身份信物越级上报或直接向朕汇报。
以上三卫,除‘暗卫’外皆置于台面之上。唯独‘暗卫’仅心腹之人可知。”
黄皓将陛下所言之事牢牢记在心中,好方便陛下之后拟旨。
张嫣、霍戈听陛下所设“一司三卫”不禁感叹陛下所虑之周全、心思之细腻。
霍戈等人在完全清楚陛下意思之后,不免心潮澎湃,不约而同道:
“陛下英明,臣等敬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