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一夜风雪寒 > 第十三章:南国烽火

第十三章:南国烽火

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兵戈?欲泻三千雪浪,净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冰河。  有道是天下承平已久则生变乱,帝星幽暗而破军显耀,是为血光之灾,乱世之昭。  晋顺帝三十五年,淮南连年大旱,滴雨未下。青州、锦州、燕州境内田野荒芜,饿莩遍地,无数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加之朝廷征税严重,官员暗中舞弊,不知抚恤,一时间江左之地变乱四起,众多百姓纷纷斩木为兵,揭杆而起。  朝廷数次派兵征剿,结果全都是损兵折将,无功而返,空耗国力而已。官逼民反,群情激愤,起义之势如同烈火焚原,愈演愈烈。  却说那起义的领袖乃是一介布衣之徒,名唤李胤,本为木匠的儿子,少不读书,常好与人恶斗,生得甚是魁梧,天生一种神力。  一日窥镜自视,但见自己头戴王冠,身穿赤色龙服,手持七星宝剑,为帝王之相,大惊不已,此亦算是一件奇事。  后其双亲亡,李胤遂浪迹于市井之间。又于酒肆中偶遇龙虎山青丘道长,对方观自己相貌言有帝王之气,日后必为九五圣君。李胤闻言大喜,二人一见倾盖,遂结为知己。  自晋顺帝三十三年至三十五年间,淮南全境三年遭遇蝗虫大旱之灾害,百姓民不聊生。更兼有不少官员欺压民众,贪赃枉法,残害善良,致使民愤沉积,起义不断。  当此之时,李胤与青丘道人又齐聚另外五人,号称天上七星下凡,欲扫除残晋之污气,开天下之盛世,遂乘机起兵,攻入州郡,杀死本州刺史,开仓放粮,号为“节义军。”  尔后,淮南之民众遂云集而响应,争相依附,不过三日,便聚集有四五十万之众,声势极为浩大。  那李胤见民愤已起,于是伙同其余六人率兵抢占州郡,四处攻伐,而那些官兵,久未经战阵,见此势大,尽皆未战而败走,淮南三州七十二县尽落入李胤手中。  青丘道人见时机成熟,便劝李胤封坛祭天,开国称帝,建立大魏政权,与晋国分庭抗礼。  高祖王霸一旦休,二百基业付东流。  消息传至帝都,满朝震惊,飞报书信急如雪花,却多被丞相和明王拦截。  九重宫阙,千尺玉楼,但见天龙殿内,香烟缭绕,羽衣飘飞,朱红的木柱上用纯金镶满了凤纹龙章,一派王者之气。  珠帘背后,年迈的晋顺帝斜倚在雕金的王座上慵懒地看着群臣。  玉阶之下,身穿红色锦袍的文武百官手持玉圭按次序分立两侧,偌大的宫殿里没有一点声音,仿佛风也归于停滞。  监朝官垂手立在帝王身侧,高喊道:“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臣等无事。”丞相赵怀瑾弯腰回禀,其余众臣全部匍匐在地。  “既无事,今日朝议至此,卿等暂且散去,各自先忙本务。”晋顺帝摆了摆手,不住地打着哈欠。  “国家有垒卵之急,社稷有倒悬之危,丞相何谓无事?”群臣欲退,一白须老者出列奏道:“臣有本奏,请皇上明鉴。”  “哦,是徐御史。”晋顺帝看着威风凛凛的老者,问:“汝有何事,但讲无妨。”  “启禀皇上,昨日流星马飞报,淮南反贼李胤已分封群臣,自立为帝,并命车骑将军宋宪进兵离水城。如今大兵压境,若不火速派遣王师支援则淮河无守,淮河无守则京师危矣。”徐朗双目炯炯,声如巨钟:“天下动荡,举国干戈,皇上为何不知。”  “启禀皇上,臣亦听闻此事。”户部刘尚书亦出班奏道:“那李胤妖言惑众,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声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白氏必灭,李氏合兴。如今反贼已啸聚数十万之众,甚是浩大。”  “赵丞相,可有此事?”晋顺帝微闭着眼睛,扫视着赵怀瑾:“如此军情,危及我大晋之江山存亡,你为何敢隐瞒不报?”  “微臣惶恐,愿陛下恕罪。”赵怀瑾跪伏在地上,道:“江左有乱是实,但二位大人所言过于托大。此等穷乡小冦,何足挂齿,一群乌合之众而已,既无谋略之士,又无骁勇之将,大军一到,必当风流云散,立刻瓦解。”  “哼,小冦?”徐朗看了赵怀瑾一眼,慨然道:“小冦如何敢侵占州郡,如何敢称王号帝,如何敢覆灭白氏。我听说丞相你几番发兵征讨,结果所派王师遇敌败退,逢战不前,军中将士十死七八,全无战心,不过是空费国力,丧尽国颜。”  “你……”赵怀瑾恨恨地看着当堂直立的徐朗:“你竟敢信口……”  “住口,你何敢如此。”晋顺帝怒气填胸,微微咳嗽了起来:“咳……咳……你竟敢欺下瞒上。”  “天地可鉴,臣一片肝胆,从无二心。”赵怀瑾吓得面如土色,背生冷汗,叩头连连:“微臣瞒而不报擅自兴举义师,实是想为圣主分忧。至于战败,乃北方将士不习水战,多生疾病,故而死伤甚多。非臣之罪也,愿皇上明察。”  “父皇,丞相所言不错。”见赵怀瑾被当众弹劾,明王白玄英乃上前奏道:“父皇年迈岁高,食少事繁,丞相此举,亦是为父皇分忧。况且北方士卒不惯南方天气,而南兵势盛,兵败之事在所难免,亦非丞相一人之过。若将败军之责尽加丞相身上,岂不令忠臣寒心,志士抱怨,谁愿再为大晋出力。”  “嗯嗯。”晋顺帝点了点头:“既如此,看你往日劳苦功高,且免你重罪。”  “谢皇上开恩。”赵怀瑾再叩拜道:“微臣一定捐尽家私,尽心尽力,平定叛乱。”  “哼。”徐朗斜眼看了一下赵怀瑾,自言道:“好一个忠臣。”  “众位爱卿。”晋顺帝抚着龙椅的把柄,目视着阶下的群臣:“你等皆是饱学之士,义勇之将,都以为该如何扫灭叛军,重树天威。”  “平乱之道,须恩威并施,臣有二策,可定国邦。”徐朗跪拜道:“一者,淮南民反,皆非本意,若能减免赋税,开仓赈济,则群贼离心,乱者平息,亦显我主之圣德。二者,李胤、青丘道人等匪首,蔑视王法,穷凶极恶,当选一大将征讨,擒杀元凶,则群龙无首,三州安定,亦显我主之英武。”  “好,好计策。”晋顺帝笑了笑,又问道:“那爱卿以为,哪位将军可堪大将之任?”  “这……臣亦不知。”徐朗皱着眉头,沉默不语。满朝文武议论纷纷,却无一人站出来,而赵怀瑾和白玄英站在那里只是冷笑。  “哼,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国家有难,群臣无能。”晋顺帝拂衣怒道:“我大晋良将千员,精兵百万,危机之时竟无一人可担任大将。”  众多文武全都默然肃立,一时间整个朝堂都鸦雀无声。  可怜英雄束手,问英雄,谁是英雄?  “不过,臣有一法,可定将帅。”徐朗巍然屹立,直言道:“皇上可张贴榜文,使勇武之士,忠义之徒齐聚演武场,以武夺帅,封坛拜将。不出三日,即可选定良将,发兵征讨。既可选天下之英才,又能显求贤之仁心,实是一举两得。”  “不错,不错,爱卿此语,正合孤意。”晋顺帝拂着白须,扫视堂下诸臣:“卿等可有异议?”  “皇上圣心明裁,我等无议。”满朝文武尽皆垂头回禀,就连赵怀瑾也不敢再有非议,只得低头附和。  他在官场二十余载,明白权谋之术,也懂得人心之变。尤其是处在君王之侧,更应懂得顺应皇帝心意,否则龙之逆鳞,触之必怒。  此时的晋国就像是一个腐烂的柑橘,它的毁坏,不是从外,而是从内,是帝王的年迈昏聩,是权臣的勾心斗角。  举目朝堂,尽是污浊之气。唯有御史大夫一人正气浩然,仿佛刺破暗夜的光。  繁华之间,颠倒是非黑白;动荡之中,方显忠奸善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恋与深空同人:黑夜将明特摄时代:从奥菲以诺开始邪骨术师影视穿越人生谁家师尊把徒弟当道侣养啊云销郁霁,替身总在勾引me异世成仙的我回来被进惊悚游戏海贼:一本正经吃个瓜花千骨:磬而钟之穿书恶毒女配,我只想抱女主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