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都去给朱载坖干活了,反而士绅们想要雇佣便宜点的短工,都得花费大价钱。
最后一算账。
哪怕是把粮食翻倍的价格售出,都只能保本。
穷人及阿九没有这点顾虑了。
田地本就少,收割起来也很快。
卖不上价钱,还可以留着自己吃,反正赚钱有方向,也不怕没钱缴税。
正在朱载坖以为这些士绅们已经意识到,土地产出不能保值之后会转向工业,促进更多的人就业时。
却忘了人家根本就时候从根本上不愿意吃亏。
既然百姓们手中有银子了。
那么粮食的价格翻一倍保本,也可以翻三倍,翻四倍。
反正水涨船高。
怕什么?
夏收结束之后,一天徐渭一脸为难地找到了朱载坖。
“殿下,如今大同的粮价飞涨,一斗米是以前的五倍还多了,在下想,要不开放官仓平抑一下粮价?”
一斗米原来是五文钱,如今涨了五倍就是二十五文钱。
大明的物价,朱载坖心中有数。
他给工人们开的工钱是每个月二两银子。
算下来就是巨款了。
“暂时不用管,再看一段时间。”
朱载坖心中算了一下,一个月的工钱足够一家人吃上许久了。
若是现在打压了粮食价格,往后会不会有人把地宁愿荒废了也不愿意去种植粮食?
必须得找到一个平衡的关键点。
不然工业还没有起来,整个大明就得闹饥荒。
市场的变化很是神奇。
在许多士绅们,不断地提高粮食价格的时候,也在观察着皇帝和朱载坖的反应。
见到朝廷没有理会之后。
百姓们虽然心中有怨言,可也没到活不下去的地步。
手中有钱,在大同买不到粮食,还可一去其他地方购买啊,左右不过多跑一段路程。
于是很神奇的一幕就发生了。
大同的粮食价格,最多涨到五倍,就再也涨不上去了。
总有闻着腥味的商人们,看到了利润不断地从别处购买粮食来贩卖。
毕竟,在这段时间内,粮食涨价的也只有大同,其他的地方,粮食价格还有小幅度的下跌趋势。
算是间接的让远一点的地方,有田地的百姓们没有立刻入不敷出。
而大同的外来人口,也因此增长得很快。
哪里能够活人,哪里的人口就会聚集得越快,随之而来的就是跟中消费的增长。
官府的税银,不知不觉中已经比往年多出了两倍由于。
其中一倍都是朱载坖一个人贡献的。
“人口还是不够啊,三弟,二哥给你一个任务。”
朱载坖扭头瞧着和他一样躺在摇椅上的朱载圳道。
“二哥你说就成,三弟我必定办到。”
安逸的生活,让朱载圳很快就放弃了练武,每天不是纳凉,就是听小曲,要不就是去河边钓鱼,无聊得很。
都不知道父皇是怎么和三位女画师,待在屋子里长久不出门的。
“带上五千两银子去大同军营,除了还给他们三千两之外,剩下的两千两银子算是利息,另外告诉他们,只要捉到一个活着的蒙古鞑靼,给银子三两,越多越好。”
突如其来的花钱方式,让朱载圳闻言一呆。
随后保证道:“没问题,必不让二哥失望。”
心中却在盘算着,自己到时候会得到多少的抽成。
算来算去,也算不明白,似乎很多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