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向阳和汪丽丽驱车来到海湖农业园的时候,天已经快黑了。
园区里一片寂静。
按照卞向阳先前了解到的线索,他们驶入园区中央的几个大棚旁边的空地,在管理大棚的临时房屋前停了车。
装作采摘客下车一阵攀谈后,话题终于转移到曾经的海湖砖窑厂上来。正在劳作的张姓工人,指着硕果累累的葡萄园告诉他们,早些年的砖窑就建在这儿。
确认姓张的工人就是自己要找的人,二人故意在大棚间穿梭着,一边欣赏诱人的葡萄,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和姓张的工人聊天。
据姓张的工人讲述,砖窑厂的法人张登死后,正好赶上政策禁止使用红土烧制砖瓦,砖窑厂便被逐步拆除,并慢慢变成了现在的农业种植园区,没想到效益挺好。
“我们生产的黑提和阳光玫瑰,都是俏销货,市场最好的时候能卖到60万每公斤呢!”
姓张的工人从大棚里端出来两串葡萄,一串墨黑长果,一串碧绿圆果,正是他提到的黑提和阳光玫瑰:“可好吃了!你们尝尝?”
汪丽丽不感兴趣,致谢并拒绝。
“真甜!”
卞向阳摘了一粒黑色的葡萄塞进口中,便忍不住夸赞起来。他知道,要想和别人多聊会儿,至少你得认可他推荐的东西,得让他先高兴起来。
“那当然,我们在这葡萄上可是下足了功夫,不甜可不行。”姓张的工人干裂的嘴唇往上一扬,发出灿烂的笑容。
他问道:“你们要不要采摘一点回家?趁着管理层的人都不在,我给你们便宜点,45块一公斤?他们在,可不允许我们随便降价。”
“可以!”卞向阳又摘了一粒绿色的葡萄塞入口中,“你们的老板姓什么,也姓张吗?”
“你怎么知道?”姓张的工人似乎有点惊奇。
“我猜的!”卞向阳拉着汪丽丽,头也不回就钻进葡萄大棚里,“你们这一带最大的家族就是姓张的了,能以砖窑厂为中心,拿下周边上千亩土地来种植葡萄,外姓怕是不行!”
“的确,你很聪明。”姓张的工人默默点头,“这一片葡萄园区,都是横山集团公司的产业。要说最大的老板,当然是张笑天了。不过,他可不会来这!具体的经营都是分摊给村里人来负责的,公司+农户的模式。”
“哦?”卞向阳回头望了望姓张的工人,“那你承包了多少亩?”
“我就三十亩。”姓张的工作回道,“虽然是承包大棚,但成本也不少,多了我承包不起,也管不过来。这园区,大部分主要由村委会的领导和村民小组长承包。他们得带着干,得找市场,要不然运转不了。”
“嗯。”卞向阳只不过选了几串中意的葡萄,就把手中的两个袋子装得满满的,他递给姓张的工人去过称。
事实上,横山集团公司下面,具体负责葡萄收购外销的分公司,他们能给到种植户的收购价格,行情最好时也不过十几块钱一公斤。行情不行的时候,则只能卖几块钱一公斤。
平时,要是偶尔有观光客入园采摘,他们统一确定的价格是50元每公斤。
这个价格,吓退了不少的观光客。
但是,这些葡萄走的都是一二线城市的高端市场,即使只承包10亩葡萄大棚,农户显然也没办法自行销售得完,为了大量的葡萄能顺利卖给公司,没有承包户敢在管理层的眼皮底下破坏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