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曹盈盈和秦苏怡最感兴趣的事。她俩兴高采烈地拍手嚷叫着说:“我们赶快把这个锦囊妙计告诉靳县长,拿下那四千万!”
尤其是曹盈盈更加兴奋,洋洋得意地说:“苏怡姐,我没说瞎话吧?四千万哩,到时候你可要给我记头功!”
正当她们叽叽喳喳议论的时候,禹若冰给她们泼了一大瓢凉水:“可别高兴的太早哦,那四千万远不是你们想像的那么好赚哩。”
“为什么?”娇憨的女声同时响起。
“咱们刚才议论的所谓‘解决方案’,归根结底只是一个设想,说是纸上谈兵也不为过……你们就这样给人家说,等于是画了一个大饼。俗话说得好,画饼是不能充饥的。”禹若冰说。
“为什么?”又是一个为什么。
“你们想啊,其实说白了,水泥就是一种胶合剂,所以它的英文还有一个意思就是‘胶凝’。刚才,我说水泥是英国人发明的。这个说法也对也不对。”禹若冰说。
“禹老师,你这弯弯绕可就绕得厉害了。”罗莉首先又嘟起嘴巴不乐意了。
“听我说嘛,我绕弯弯说事,可是有道道的。”禹若冰的话,有点儿故弄玄虚之嫌:“其实,类似水泥的胶合剂,在中国早就有了。它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千年至三千年的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那时候就有人用一种叫‘白灰面’的东西涂抹山洞、地穴的地面和四壁,使其变得光滑和坚硬。这‘白灰面’因为它是白色的粉末状而得名。考古学家和材料学家经过分析化验,证实它是由一种俗称‘姜石’的天然含二氧化硅较高的石灰石磨细做成的,也是至今被发现的中国古代最早的建树胶凝材料。
“无独有偶,埃及最着名的那些金字塔,据考证发现它们并非是巨大的天然石块砌建的,而是像水泥做的混凝土块。
“你们见过‘三合土’吗?”禹若冰说到这儿,突然问了一句。她们仨齐刷刷地摇摇头。他微微一笑,解嘲说道:“这也难怪,早些年在农村盖房子,老百姓是用不起水泥的,他们用的替代品就是‘三合土’。这东西早在我国的明代就有了,是以石灰、陶粉和碎石组成的。到了清代,《宫式石桥做法》一书中就已详细记载了‘三合土’的配方:‘灰土即石灰与黄土之混合,或谓三合土’,‘灰土按四六掺合,石灰四成,黄土六成’。”
“禹老师,你这弯弯绕绕得太大了点哦。引古道今说了那么多,与我们能不能拿下九莲的几千万有丁点关系吗?”曹盈盈开口表示了不满。她是非常迫切地想知道,九莲县的花岗石尾矿砂能否处置,可是禹若冰却谈兴大发,竟跟她们盘起古来。
“当然大有关系!你们耐点儿心,且听洒家慢慢道来。”禹若冰好像诚心要逗她们,不紧不慢地说着:“这‘三合土’在外国也有。公元前三千年至二千年的古罗马人,就把石灰和沙子混合,并掺入经过磨细的火山灰,做成的砂浆在强度和耐水性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古罗马人用它建造了雄伟壮观的可西里大剧场、万神庙以及名扬四海的供水工程。后世有人将这种‘石灰 — 火山灰 — 沙子’三组分砂浆称为‘罗马砂浆’。一直到了十九世纪初,组分和‘三合土’相似的水泥才问世, 而且被英国约瑟夫· 阿斯谱丁申请了专利,一举成为流芳百世的水泥发明人。不过,他的水泥厂四周居然建有六米高的围墙,戒备森严,绝对不让外面人窥视一眼。他的水泥原料配方及烧成温度,甚至连操作的技师也不知道,至今仍然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