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平时再扣门的百姓,在这一夜都不会灭灯。
在人类的历史上,火光代表着光明与热量,代表着文明的初始。
遥想几十万年之前,天上降下了一道雷电,打中了大树,燃起了熊熊的火焰,那是人类第一次接触火。
到后来,人们懂得利用火,学会保存火种,制作油灯。
至此,灯光、烛火,便成了人们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中,唯一的温暖。
除夕守夕,守的不是传统…
而是人们对无尽黑暗中,光明的渴望,更是未来新的一年的希望。
县城之中,点点灯火在百姓们的窗前浮现,渐至燎原。
万家灯火,正是历代先辈们对光明与希望的延续。
天色已晚,道路越险,夜晚就愈发难行,但此时此刻,各处还有商人在行商。
也正因为如此,将屋子建在道路两旁的人家,也在这一夜,挂一盏灯笼,以作明灯引路之用。
朦朦胧胧,灯火的光亮散开,将四周晕染成一片昏黄,在月亮、星星之下,恍若希望之光。
这一夜,家家户户的烟囱处,都冒着热气腾腾的白烟,香喷喷的饭菜香味传遍城镇。
无论,平日里家境、日子过得如何,在这一顿上,大家都会拿出压箱底的吃食。
浅红色的高粱米汤,黄灿灿的小米饭,自家腌制的酱菜、干菜,腊肉干配白面镘头,齐齐的,摆在桌子上。
虽然没有大鱼大肉,但同族同姓同血之人,在除夕这一夜,聚集在一起,那气氛真的是非常热闹。
大家盘脚坐于坑上,主位上的老人,讲上一则故事,或是轶闻,或是亲身经历,或喜或悲。
年轻人们斟酌着,低头议论,乐此不疲。
老年人年纪大经验多,走南闯北客商,多的是说不尽的故事,年轻人也渴望远方未知的事物,所以,听得也很认真。
不知不觉,天色渐渐亮了,天际的晚霞,也如盛装歌舞之后,褪去了华彩妆容。
第二天,日上三竿,卫青摸着酸痛的脑袋,这才慢慢悠悠的醒了过来。
昨天晚上他喝酒,实在是喝的太多了。
四五斤酒下肚,他直到现在,还不怎么舒服。
结果等卫青刚一推开自家的大门,便发现自己的门前围满了人。
“………”
好家伙,给卫青吓了一大跳。
各路给他拜岁的人,络绎不绝。
来的人有乡绅,有地主,有庄户,也有县官,一拨人还没走,另外一拨人已经赶到。
大厅里的几把椅子,就没有空着的时候,实在没落脚的地方,有的人干脆就站着。
来的这些人,没有一个是空着手的,直通通的送钱的倒是没有。
但是,送丝帛、丝绸,送鸡蛋,送活鸭的,很多很多。
不管礼轻礼重,卫青都先收下。
没办法,人实在太多了,熟人也多,他也不能每个人,都交代别人把东西带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