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肉粉丝炖白菜、土豆丝、炒莼菜、酱黄瓜。
柴锅蒸出来的米饭不仅香、好吃,还有另外两个附属产品,那就是香喷喷的米汤和脆脆的锅巴。
以前沈娇娇就很喜欢喝米汤吃锅巴,而且锅巴,在她那个时代可是能做为一种“奖励”的。
只有家里辛苦劳累了一天的男人和受宠的小孩才有吃锅巴的待遇(资格)。
如今沈娇娇依然能第一个吃到锅巴,一口锅巴,一口菜,最后再来一口米汤,能一瞬间满足她的脾胃。
吃完晚饭后,天还没黑,时间大概在六七点之间。
这时候的夏季,天还很亮,大家聚集在院子里,院子中央摆放着下午买回来的黄豆。
一人一个凳子和簸箕,或者箩筐,从黄豆堆里挑选出饱满完好的黄豆。
今儿晚上就先把这些黄豆挑选出来,晚上浸泡八个小时,早上起来就可以磨豆浆了。
沈娇娇也拿着一个篮子坐在众人中间,从黄豆袋子里挑选出霉烂的、破口的、虫蛀的、色泽不好的豆子。
王奶奶年纪大了,今天一整天都在帮沈娇娇他们弄菜园子,赵嫂子做饭也辛苦,狗蛋也需要早点回去睡觉。
所以晚上挑豆子就没让王奶奶、赵嫂子还有狗蛋留下,直接让他们早点回去休息。
回去还要烧水、洗澡什么的,弄完了也差不多天黑了。
就沈娇娇一家人和赵猎户留下来一起挑,十几个人挑一百斤的豆子半个时辰不到就挑完了。
泡黄豆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八个小时是刚刚好,所以现在还不能马上泡豆子。
沈娇娇一般晚上八九点睡觉,早上七点起床,而方嬷嬷他们因为要做早饭、洒扫屋子、喂家禽,所以每天早上的五六点就起来了。
所以最好是晚上的九点之后泡,等第二天的五点以后就可以磨豆浆了。
晚间,沈娇娇的书房,书案上点着一盏竹编的山水画灯笼。她坐在书案前,面前的纸张上写着制作豆腐脑的方法和配比,以及豆腐脑的口味。
制作豆腐脑需要经过选豆、浸豆、磨豆、滤浆、煮浆、点浆、成型的生产过程。
上一世她知道豆腐脑一般有甜口和咸口两种口味。
甜口,是直接加入白砂糖或者黄糖、红糖,有些会加入煮熟的绿豆、红豆、粉圆和水果。
咸口分为不辣和辣,北方有加入肉馅的,芹菜、榨菜,黄花菜、木耳的;沿海有用海带丝、紫菜、虾皮的。
河南还有一种加入胡辣汤的,称之为“豆腐脑胡辣汤两搀”,极富地方特色,而四川是麻辣豆腐脑,这个也是她最喜欢的。
所以她决定由她把麻辣豆腐脑提早带到如今的蜀地。
麻辣豆花的配料是豆腐脑,木耳、黄花菜、脆黄豆、油条脆、葱、姜、蒜、辣椒油。
纸张的最后几行字写的是过滤豆浆,剩下的豆渣可以做的食物。
豆渣加入鸡蛋、洋葱做成煎蛋饼,豆渣蛋肉饼,豆渣中加入肉沫、鸡蛋、蘑菇碎,蒸熟后即可。
豆渣包包子、饺子,做成窝窝头或者肉丸。
这些可以搭配豆腐脑一起吃,口味丰富还饱腹。
一一写完后,沈娇娇脑海的思绪也清楚了,放下笔沈娇娇伸了个懒腰也打算去休息了。
明天开始制作豆腐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