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等就等到了五月初一,姮芳的父亲,新科的三甲进士骆德昌荣归,相比之前的喧嚣,这次的迎接显得收敛了许多,只在门廊房檐下挂了一溜红灯笼以示庆贺。
骆德昌素来克己复礼,也没有稍事休息,就先往延寿堂拜见母亲,这一年多在京城备考、拜师,再到会试、发榜、殿试、馆选,整个人显得消瘦了许多,却也增添了几分官场气势。
“母亲,孩儿给您磕头了。”骆德昌二话不说,先给母亲行了大礼,骆老太太双手扶住骆二爷的肩膀,拉他起身,“老二啊,你可回来了。我这夙夜不眠的,就是担心你在外头吃不好穿不暖,过的不习惯,现在看见你健健康康的,也就放心了。”
骆德昌又连说自己不辛苦,虽说京城开销很大,但也不至于节衣缩食度日。“好,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如今寒窗苦读也算是有了回报。”
“全靠母亲平日殷殷教导,孩儿方能不负众望,金榜题名。”骆德昌的生母故去的早,对骆老太太的养育之恩是发自内心的感激,但凡是骆老太太的嘱咐,他是绝无不从的,这也是最令骆老太太欣慰和得意之处。
这一出母慈子孝倒是情真意切,就差两眼垂泪,抱头痛哭了,众人纷纷祝贺骆二爷,又提到刚刚建好的偏院还没缺一块匾额,合该由新榜的进士爷提笔亲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我看叫余庆堂极好。”
骆德昌笑吟吟的应下了,“不知两位姐姐何时归宁?若是赶巧的话,我还能和她们见上一见。”
“邹家你又不是不知道,家大业大杂事多,明秀嫁过去之后就少有得闲的时候,唉……很多事也是身不由己。”章丘邹家的确是家大业大,老太爷出任过礼部侍郎,授通议大夫,只可惜牵扯到科举舞弊一案,声望和权势都一落千丈,不然也不会和名不见经传的骆家长女议亲。骆明秀嫁的是邹家最不成器的幺子,虽然荫袭了监生,诗书礼乐却一窍不通,好在此人除了懒散些,也没有太大的恶习,否则也是有得罪受。
骆明秀倒是打发人送来了一筐杨梅,可余姚杨梅分明是江南贡物,东西寻常又不易保存,便是送两个蜜瓜也妥帖些,骆老太太吃到嘴里,只怕是酸涩大过甜蜜。
骆德昌对此毫不介意,毕竟两位姐姐中只有骆明惠才是他一母同胞的亲姐,从小到大骆明惠给予他的帮助也更多。骆明惠嫁入的慈溪严氏一门,只不过是藩司小吏,家风比较宽松,想要回一趟娘家的自由总是有的。
待姮芳见到父亲时,骆德昌薄饮了几杯,脚步踉跄着回到雪筠坞,一看垂门下立着的小人儿,罗縠单衣脸色涂白,直愣愣地注视着他。
“芳姐儿,你没看见为父回来了么?怎么如此傻站着!”离开铜山时,姮芳还是豆芽菜似的小丫头,会时不时地奔过来投入自己的怀中,轻飘飘地就能举起来,举过头顶再转上一圈。
可姮芳毕竟不是那个会和父亲撒娇的小姑娘了,她担惊受怕、寝食难安,她希望父亲回来后能把母亲完完整整的带回来,一家人团团圆圆,“爹爹,你就自个儿回来了?”
“你母亲现在陪着祖母吃斋抄经……并未受什么委屈。”怕父亲被人灌输了什么错误的想法,姮芳赶紧抢白着说,“娘亲她一直都在家念叨你,盼着你早点回来,信都写了好几封。”又怕父亲不明白,“娘亲绝对没有和外面人私下来往,我……我和瑛姑都能作证。”
“小孩子家,你懂什么……”骆德昌说完这句话,周身弥漫着一股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峭。
父亲的形象一向是忧国爱民,恪勤不懈的,除了在对待继母的问题上偏听偏信外,人品称得上白璧无瑕,姮芳前世如此孺慕于他,临死前还想着能博得父亲的原谅,让她重回骆家。
可母亲如今身陷囹圄,父亲还能保持一派淡然的模样,此举深深灼疼了姮芳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