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默知道,1950年的时候,当时华国虽然也有有机肥,但是数量极少,对于整个庞大的国家来说,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别说1950年了,一直到改革开放前夕,化肥仍旧是一种非常紧俏的物资,根本没有办法满足全国农民的种植需求。
这种情况,一直要到改革开放之后,才得以好转!
至于现在的农民他们种庄稼,几乎上都在用粪便、草木灰等有机肥!
可是就算是粪便、草木灰等有机肥,数量也是极其短缺的,根本不够用。
现在的人或许根本没有办法想象,如今被大家极度嫌弃的粪便,在当时的农民眼中,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香饽饽”。
当时因为缺少粪便,一些农民甚至跑去城市的公共厕所偷粪,有人甚至为了抢粪而大打出手!后来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再次发生,公共厕所甚至开始上锁,并且还印发了一种特殊的票据--粪票。
由此可见,当时的肥料有多紧俏了!
“那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赵先生立马问道。
何雨默继续说道:“我知道其实给农作物施肥,除了使用粪便、草木灰等有机肥之外,还有一种肥料,叫做复合肥。”
“粪便、草木灰这些有机肥产量基本上是固定的,根本没有办法量产,但是复合肥就不同了。”
“它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肥料,里面包含了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
“它不仅可以量产,而且比有机肥的养分含量高,肥效快而长,更加利于粮食的增产。”
“复合肥吗?这我也听说过,听说欧洲那边的农民很多都在用,之前咱们也派人专门研究过这个复合肥,但是它的生产工艺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以咱们国家目前的工业水平,根本没有办法制造出能够生产出这些复合肥的机器来。”
赵先生说的一点没错,别看只是一个小小的化肥,但是它的整个生产过程,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华国极度落后的工业水平限制了化肥的生产,以至于在历史上,一直到一九七几年的时候,华国的化肥生产技术,才能勉强达到米国四十年代的水平。
而且根据统计数据,1972年,华国的化肥有55%左右需要依赖进口才能满足需要。
所以后来华国甚至将化肥列为战略资源,决定要举全国之力来提高化肥的生产量,迫不得已,动用了对于当时来说极其宝贵的外汇,来进口生产化肥的设备,当时说是药要在3至5年内,从国外引进价值43亿美元的成套大型化肥设备以及技术。
43亿美元,对于当时的华国来说,绝对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了!
可是即便花费了如此巨大的代价,当时每吨氮肥的生产能耗仍然较高,通俗一点说,生产的化肥很贵,对于农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但是也没办法,虽然你拿出了大把的外汇,但是人家是不可能把最先进的设备以及技术卖给你的!
70年代尚且如此,更别提现在了,这会儿甚至都没有这么多钱专门去买这些设备。
“是的,这也就是我要提到的第二点,就是关于咱们国家的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