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关的时候,李修媛宫里的小美人有了封号,宝林。 帝王连见了两次,赏赐入流水一般涌入毓秀宫,从隆庆宫送出来的,还有从慈宁宫出来的。 李家小姑娘在小库房的门口,看着形形色色的赏赐,左右思量。 为什么只是宝林?原来的李家小姑娘不解,她和李修媛一样是太后的族人,李修媛一进宫还是美人呢!她的家世不差,论血缘和太后更近,可是宝林的分位那么低,更何况…… 毓秀宫正殿。 李修媛看着一盘一盘的赏赐,勾了勾嘴角,还好,陛下恩典,给了自己颜面,没有让后来的小姑娘爬到自己头顶上。 李宝林一直呆在自己的毓秀宫,待的时间不短,无法用“去姐姐那边小住”之类的苍白借口遮掩干净,外加,她并不是和其他嫔妃一起按制入宫的。 通常,特殊情况单独进宫,封分位的时候会天然比别人低一层。 即便李修媛当初和杨婕妤入宫的时候,一起的也只有两个人,但毕竟不是单独地为某个人开了后门,多少算得上“按制”,只能说,那一次入宫的人数意外地很少罢了。 “娘娘,宝林过来了。”李修媛看着院子外面,坐在那里许久没有说话,大宫女提醒道。 “嗯,小库房可收拾妥当了?” “昨天就清理出来了,宝林已经去看过,好像挺满意的。”大宫女弯腰轻声说。 李修媛笑了笑,拿起案几上的茶盏,抿了一口润了润嘴唇,话语间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鸾儿能得陛下如此恩宠,本宫也甚是欣慰。” 没名没分的时候还感觉不出来,可如今,那个身段曼妙的小表妹也成了后宫的女人,住在同一个宫里,李修媛心里莫名地有些憋闷。 或许是之前独自占据一宫,时间一久,把自己惯坏了吧! 一个人一座宫殿,不外出交际的时候,自己就是一宫之主,也能假装是一宫的女主人了。 李修媛再抿一口茶,咽下小声的叹息。 “娘娘,宝林进宫的目的,也是李家,现在又住在您眼皮子底下,您不是可以更安心了吗?” “是啊,这宫里桩桩样样,还有什么比自己能亲眼看到更让人放心的呢……”李修媛放下了茶盏。 外面回廊里站着的那些大小太监宫女们已经散了,手里捧的东西都送入小库房了,速度不慢。 毓秀宫只比贤妃的朝华宫小了半间,完全能放下两个嫔妃。 “娘娘,李宝林求见。”大门开着,站在门口的小太监出了声。 “让她进来吧。”李修媛的脸上挂了几分笑意,理了理裙摆,缓步迎上去。 “姐姐!”李鸾儿一进门,笑眯眯地唤了一声,之前没有封号也是姐姐,变成宝林了,是双重的“姐姐”了。 没有行礼也是一贯的了,李修媛维持着亲切的表情,拉她一起坐下。 眼前是明艳动人的小姑娘,衣服是宝蓝色的,外面是大袖子的薄纱罩衫,上面绣了大朵的牡丹纹样,并不显老气;簪子也是孔雀石的,搭配着蓝色珠玉的手链,显得肌肤莹白。 “难怪陛下喜欢,姐姐也看呆了呢!” 李鸾儿的脸红了一下,有些恼羞地低下头,“姐姐又乱说了!” “不是乱说,”李修媛拍了拍小表妹的手背,“得陛下喜欢是福气,旁人羡慕都羡慕不来。” 平日里难得见到也就罢了,小表妹却能连着两日见到陛下,李修媛内心的不舒服,甚至超过了当初听到春宝林“连着三日,隔了一日又召见了”。 “这个,拿着。”李修媛身后,大宫女已经准备好一个精致的梳妆盒递上来。 “是什么呀?”李宝林好奇。 李修媛笑了笑,没说话,只是把盒子用一根手指推向李宝林。 那是一个碧色的镯子,藤蔓蔓延的样式,间隔着石榴花,成色无暇。 “这是外面最新的样式,内廷的头面首饰,总是那老六套,时间久了怕人看腻了。后宫的女子,石榴一直是好的寓意,所以,这一个花纹就没有让改。” 李鸾儿摸着镯子凹凸不平的镂空处,脸更红了,没有说话。 时间倒回两日前。 毓秀宫的侧殿宽敞明亮,深秋的时候,窗外的风景比正殿更好。 之前在慈宁宫陪伴太后的时候,李鸾儿接到太后的暗示,陛下近两日不会很忙,大概会去毓秀宫看看。好酒好菜要准备,好看的小美人也要准备一下。 虽然很多时候都要回避,但是李鸾儿早就见到过陛下的正脸了,比哥哥和叔叔伯伯们都好看,比哥哥好看了十个哥哥的样子! 看到过最好的了,怎么还能看得上其他人?母亲说过的侍郎家三子、府君的孙子,任谁都比不上!他们才多大呀!做到父辈的位置至少再过二三十年吧! 于是,李鸾儿才能假装没听到各种风言风语,继续依照太后的想法,在毓秀宫的姐姐那里“小住”,陪伴太后,也给姐姐讲讲宫外的笑话。 可是,陛下没有到毓秀宫。 大太监李全说,愿意的话,可以带着汤汤水水点心小食去隆庆宫。 李鸾儿听到这句话是有些欣喜的。毓秀宫毕竟是“姐姐”的地方,总有些放不开。 到达隆庆宫的时候是下午,等了半晌,里面的事情忙完,终于能进去了。 帝王还在伏案劳神,看到人进来了,点了点案几最外侧的砚台,里面的墨已经半干涸了。 李鸾儿愣了一下方才明白,慌忙放下手里的东西准备磨墨。 隆庆宫很安静,听不到走路的声音,外面没有小宫女的叽叽喳喳,小篮子放到地上的时候,能听到“挞”地一声脆响,惊破一宫的宁静。 微微抖了一下,李鸾儿给自己鼓劲儿,太后娘娘说了,要好好的,不要胆小! 想是这么想了,但内心还是忐忑不安着。 太后宫里喝茶的时候,陛下明明问过,喜欢看什么书,家里父兄是哪些人……语气和善,有笑意,神色也是温和的,和今日的完全不一样! 可是,陛下应该是有一点喜欢她的吧?不然,李全也不会暗示说可以过来送汤水? 李鸾儿定了定神,开始磨墨。 加水,继续磨,手滑了一下,稳住了,就是袖口多了点墨,还好没洒出来。 手酸,但没有人叫停。 帝王一直没说话,只见到换了一本又一本的奏折,有些地方笔锋凌厉得很。 李鸾儿抬眼偷看了几次,帝王的姿势一直没有变过。 一侧,抱着浮尘,李全微微摇头,这是个没耐心的。 好好当大家闺秀嫁人不好么?陛下跟前有那么好凑过来的? 再楚楚可怜的样貌,在勤政的帝王那里,或许还不如一本奏折好看! 陛下是年少登基的,多少美人没看过?稍微冷淡一下就受不了了? 想当年,甄才人、后来的昭容娘娘磨墨磨得可开心了!眉眼弯弯,磨得极为认真,一看就知道是认识“程君墨”的! 陛下难得被一块只有三十两银子的墨“打败”了,不得不主动问话…… 时间过了许久了,李鸾儿的眼眶已经微红,但是帝王不抬头,李全自然也不会出声提醒。 “李全!” “奴婢在。” “发往中书省。” “是。”大太监应了,捧起一摞批过的文书,交给殿门口候着的小太监。 帝王放下毛笔,望向一侧欠身磨墨的女子,“累了?”一直侧着身体,力气用不对,体力便会急速消耗。 “回陛下,臣女不累,这本就是臣女的荣幸。”李鸾儿如蒙大赦,小心翼翼地放下墨块,行礼道。侧腰的肌肉已经僵化,李鸾儿行礼感觉有些累。 “嗯。”帝王瞟了一眼墨色的干湿程度,离开位置。 俊脸的突然靠近让一旁的李鸾儿顿时心里紧张。但是帝王绕过了她,从后面的画缸里取出一卷宣纸,铺到案几上。 一卷生宣在案台上滚开,李全及时推住另一侧边缘,搭手很平稳,没有李鸾儿什么事。 一汪墨汁浓浓淡淡,适宜画岩石。帝王没有浪费三十两银子的数十分之一,落笔井然有序。 宣纸上的岩石冷硬而嶙峋,一侧站立侍墨的姑娘摇摇欲坠。 李全心里继续叹气。 桌上就两个个砚台,一个满的,一个干的,磨墨加水自然要比照着那个满的来! 还有,聪明的做法不是应该坐到台阶上去磨么? 站在奏折边上,知道的是认可了在磨墨,不知道的还以为在偷看折子呢! 他这个大太监都站了距离帝王一尺远做回避,这一尺可不是为了给妃子们让位的! 晚上,李鸾儿很累的回毓秀宫了,没有待到掌灯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