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第二天早晨起了个大早,带上心腹张良等一百多人就来见项羽。
到了鸿门,刘邦非常迅速非常诚恳地跟项羽开始道歉:“将军啊!咱兄弟俩一块抗秦,感情那是好的不行。我自己也没想到我能先入关中呀!这全是误会!误会呵呵…”
“将军一定是听了某些小人的谗言,所以才对我有这样的错误认知!”
刘邦这一顿先发制人的操作把项羽整得有点懵了,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本来想好好教训教训刘邦这个小子,但他说的这么诚恳,难道我是真的误会他了?
项羽挥了挥手,决定留刘邦吃顿饭,忽然他想到了什么,对刘邦笑呵呵地说:“害,不是什么小人的谗言,是你手底下的左司马曹无伤对我说的。”
刘邦内心OS:???我尼玛!
此刻,在刘邦平静带着一丝谄媚的面容之下,藏着弄死曹无伤的几百种方法。
嬴政一边派人加紧抓捕刘邦,一边派蒙恬去平定项羽叛乱,看到金幕这里,不禁冷笑了一声:
“项羽竖子,有勇无谋!”
……
项羽招呼着刘邦入座,在这场宴席上,座次也是有大讲究的。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门在东边,项羽在西边——西边离入口最远的地方,是最尊贵的地方,这是座次文化一条牢固的真理。按照华夏的建筑制度,房门的开位在东方,所以有“东向为尊”的说法。
解决了核心位置,其他就好说了,按照一般规律,离核心越近越好。
然而,问题来了,不管什么场合,离核心的位置,一般都有两个地方和它距离一样,那这两个位置谁大谁小呢?
很简单,左手为大。
论地位,项羽最高,范增其次,然后才是刘邦和张良,然而,这只是理论上的。
拿到实际中,又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华夏文化的微妙之处就在这里。因为现实中,还有很多变化,比如遇到要分主宾的时候。
主人和宾客里面,宾客为大,也就是说,不管地位谁高,遇到客人,都不能自居老大。
所以,在接待客人的宴会中,主人一般都不会心安理得地坐在西边,而是谦卑地把客人让于上位。
而在鸿门宴中,项羽是主,刘邦是客。你项羽自己不敬客人也还罢了,居然还把小弟们都凌驾在客人之上。
何况即使不论主宾关系,你范增也只是项羽身边的谋士,刘邦再怎么不堪也是老大级别的,论理也应该将好的座位让给刘邦,而不是范增。
所以,这鸿门宴表面上就是吃吃饭喝喝酒,背地里却暗流涌动。光从座次的安排,就把能看出这一点。
……
话说大家入座之后,就开始吃饭喝酒聊聊天,气氛开始还比较融洽。可能因为刘邦和张良拍马屁的功夫一绝,把项羽哄得很是舒坦。
但范增坐不住了。
他先是对着项羽挤眉弄眼,然后举起事先准备好的玉佩举起来好几次,意思很明显了:快赶紧把刘邦弄死,好一了百了了!!
项羽无动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