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陆文权单打独斗解决心中积存已久的问题,那就是为了解决全村老百姓就医难的问题,去找一个可以在医德和医技方面胜任工作的人。
到了镇上之后,他找到镇长高风亮。说明来意后,高风亮立马打电话叫来镇卫生院的院长任济安,问他可有很好的办法解决东陵村就医难的问题。
任济安:"高镇长,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卫生院都是编制内人员,是无法或长期抽调的。在村内行医只有找一个离退休医生或半死不活不愠不火的人,否则难以促成此事。"
高风亮:"何为半死不活不愠不火之人?"
任济安:"就是那些懂得医技却没有名声也没挣到大钱的医生。"
陆文权:"哪里有?"
任济安:"多,一抓一大把。举几个例子,我们单位已经退休的呼吸科医生马开伟,神经科医生邵舍之,外科医生魏子光。 还有上任院长高慧敏,整天无所事事,打扮的花枝招展,像一只不着窝的兔子。体制外的也有几个,比如杨日亮,解宝轩,李文彬。"
高风亮:"哪个解宝轩?是不是解家集的那个解宝轩?"
任集安:"具体在哪儿住?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他和姚国顺是同门师兄弟,是名医杜林森的徒弟。"
高风亮惊喜:"他是我远房表亲。"
于是,陆文权把解宝轩带回到东陵村。
村里人听说杜林森的弟子解宝轩来了,三五成群涌向村部,瞅视他长什么样。
三十六年的时间巨变,解宝轩早已不是年轻时候的青春靓仔,早已变成呆板的花甲老人。面对村人投来的目光,他木讷的对视。
陆文权等到徐明宽和金朝龙下队回来,带领他们到村子里转悠,选择村卫生室的最佳位置。
四人来到面粉厂大门前站立,回过头向西看。偌大的打麦场西北方向,东陵村小学校,学校旁边东陵村村部。一排单调平直的瓦房,经过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早已经破烂不堪。
陆文权望向解宝轩:"你是内行,你感觉在哪个位置建村卫生室最适合?"
解宝轩:"这个倒没有特殊的要求,只要不是建在低洼之处,只要向阳,人们易于辨识,交通便利就行。就如倪云山在姚沟村老供销社前面建两间卫生室一样,方便病人前来看病。"
金朝龙:"西边是学校和村部,这边是面粉厂。咱就从我舅舅家的这条南北路往南延伸到原坡,在路西面朝北建村卫生室。视野不但开阔,而且四面透风,病人易于找见,是最适合不过。"
陆文权点点头,解宝轩也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