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觉得高中很有奔头,所有人都朝一个方向努力,是这样没错,可是它的痛苦也是实实在在的,目标是考上大学,学校越好越开心,可是考上以后呢?
要学什么呢?五花八门的专业让人看花了眼睛,有些专业他都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有什么区别吗?他到底喜欢什么呢?除了迷茫还是迷茫。
拿着那几本厚厚的学校目录,高小胜第一时间把除一本以外的所有书全都丢掉了,他对自己有强烈的信心。
最开始上大学的时候,高小胜偶尔还会做梦梦到自己坐在高考的考场上,无论怎么样也写不出一个字来,急得满头大汗,猛地惊醒过来,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上大学了啊。
太好了。
但是考上大学只有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个暑假是快乐的,谁知去了才知道,这是一场无休止的战役。
卷学分、卷绩点,争取保研;参加社团或者学生会,早早地体检了一把以后公务员的生活,连去卫生间都能接到学姐的电话。
不过也许是人文社科专业的缘故,高小胜逐渐从书籍中获得了力量,原来这个世界是这样的,他过去看似无所不知,实际却一无所知。
和同学们大晚上去湖心亭看月亮,听她吹奏起笛子,笛声悠扬,大家言笑晏晏;秋天去看看到底什么叫“霜叶红于二月花”;春天向老师请假要去看绽开的樱花,老师欣然同意,并建议大家多来几场city walk.
这原来才是生活啊,从此以后高小胜便辞去所有的职务,去他的综测,他不管了,如果大学只是这样,那他来大学有什么意义。
所以,如今的他本能地对上课、考试、写作业产生了排斥,他喜欢学习,但不喜欢考试。
不过,目前就是这一个现实,既然老师要求他考年级前十才可以去做自己的事,那就考呗,反正有些题目他闭着眼睛都会写。
尤其是整个文科的内容,高小胜有时候恨不得把老师拽下来自己上去讲。
干啥都得是资本主义社会、封建社会对人们心灵的摧残。就比如《我的叔叔于勒》,总少不了一句,“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和拜金主义”。
多少有点废话了,哪个阶级不是这样呢?哪个社会不是这样呢?现在倒是社会主义了,那该拜金的还是照样拜金,跟哪个社会制度属实没什么关系,这就是最根本的人性。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如是而已。
高小胜有时候听得都想翻白眼,但这不是对老师,而是对整个意识形态,教育的教化功能真是给玩明白了。
还有对鲁迅的解读,高小胜实在是听不了一点。
明明他本人怀疑一切革命,“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
但是课本对于鲁迅的评价是,他是伟大的革命家。
唉,这课还听什么呢,实在是无趣。相对来说,不如学理科,好歹能激发一下高小胜本人的学习动力,把题目解出来还能有点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