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伙计两两站在窗口,一个打饭,一个打菜收钱,配合的相当默契,黎月在门口看一会儿就进屋去了。
“少东家,咱们楼下这么多流民,那些来酒楼的老主顾们都不敢过来了。”一个小二拉住黎月小声说。
“你做好自己的事就好,我心里有数,你们的工钱我会按照这段时间最高收入算的。”黎月安抚道。
“少东家,我不是为了银子。”小二赶紧解释,他也是穷人家的孩子,怎么不知道灾年的苦。
黎月摆摆手,“我明白,不过做这些事是我个人的决定,不能连累你们,你只管把我的意思传达下去。
咱们今天做的这些是善举,老主顾们会明白的,等过了灾年该来光顾的客人还是会来。”
小二只好应下,他前后院跑了一遍,跟伙计们把这件事儿说明白,大家心里有了主心骨,干活儿更卖力了。
他们这里忙忙碌碌的,府城那边也没闲着,宁柏派了一个脸生的小厮做粮店掌柜,按照黎月的意思每人限购5斤,每斤只卖3文钱。
平时城里人一般不会买高粱米做饭吃的,但是现在白米实在太贵了,忽然出现一种吃得饱又便宜的米,大家顿时热情高涨。
城里的百姓不管家里还有没有米,都拖家带口的来凑个热闹,毕竟谁也不知道这场旱灾要持续到什么时候,还是手里有米心中安定一些。
这样的大事肯定会引起一些人的注意,他们觉得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胁,暗中派人来捣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