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之后,寇凖因其直言敢谏、公正无私的品质,更加受到宋太宗的赏识。
他被任命为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
后又改为同知枢密院事,
开始直接参与北宋朝廷的军国大事决策。”
“寇凖以其敏锐的政治嗅觉和巧妙的策略,
不仅成功地揭露了邪恶、弘扬了正义,
还因此赢得了皇帝的赏识。
这不仅展现了他嫉恶如仇的刚直性格,
同时也凸显出他在处理复杂事务时的高超手腕。
或许有人会觉得寇凖的做法略显狡黠,行事风格不够直接坦率。
但我们必须认识到,
直接的硬碰硬,固然能带来短暂的满足感,
但往往也会带来无法预料的严重后果。
相比之下,
寇凖这种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的策略,
在处理复杂纷繁的政治问题时,
往往能够取得更为长远且稳定的效果。”
在谈到寇凖的行事风格时,
万界空间里其它朝代的百姓们,纷纷表达出了自己的看法。
有的百姓深表赞同,称赞道:“这才是真正的智者所为。
那种只会一味蛮干的人,不仅难以成事,反而可能因为触怒上级而遭受重重苦难。”
但也有一些百姓,对这种曲折迂回的做法表示不屑。
“我就讨厌文人这种拐弯抹角的心思!
有什么话不能直说,非要借题发挥、陷害他人?
这种做法实在不够光明磊落!”
“世间万事,无非是权衡利弊。
寇凖的做法或许在某些人看来不够磊落,
但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却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策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
咱们在此不做评价。
还是继续观看接下来的视频内容吧,
“后来,寇凖在枢密院与知院张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由于张逊的诬陷,寇凖被贬至青州。
但如今的宋太宗,对寇凖的依赖已深。
在寇凖离开之后,
太宗便常常闷闷不乐,并频繁询问寇凖在青州的情况。
于是仅在一年之后,
太宗便急切地将寇凖召回京师,并任命他为参知政事。
到了至道公元(995年),
太宗又进一步加封寇凖为给事中,显示出对寇凖的极高信任和重视。”
“当时宋太宗在位日久,
但一直未确定皇位继承人,这也成为了他心头的一大难题。
太祖赵匡胤死后,
其子德昭未能继位,
而是由太宗赵光义以皇弟身份继位。
而太祖之死还伴随着‘烛影斧声’的谜团,使宋太宗的继位充满了争议。
因此,在皇位的传承问题上,
宋太宗面临着两个选择:
是立自己的儿子为储君?
还是立太祖的儿子,以延续太祖血脉?”
“这确实是个难题啊。”有人忍不住感叹道。
“要我说,皇位理应归还给太祖哥哥的后代!否则以后这皇位传承,恐怕会伴随诸多血雨腥风。”
“这皇位原本就不属于太宗一脉。宋太宗若是强行传位给自己的子孙,只怕难以服众,更可能引发朝野动荡。”
“话虽如此……可太宗在位多年,也算是政绩卓着,深受百姓爱戴。他的后代当皇帝,也不算坏事吧?”
其它朝代的观众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但身处旋涡之中的太宗臣子们,却对此讳莫如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