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自己就要走上人生巅峰了,却出了这档子事儿。
心性一向坚韧的李斯,
自然不可能被困难吓倒,束手就擒。
为了保卫自己辛辛苦苦打拼来的官位和地位,
李斯向秦王嬴政呈上一篇名留青史的奏章——《谏逐客书》。
在奏章中,
李斯以历史的视角,
以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位国君招贤纳士的往事,
强调客卿对于国家兴盛的重要性。
他紧接着又结合现实,
列举秦王所钟爱的珍宝,
诸如昆山之玉,随河之宝,明月之珠,以及所佩太阿剑,所乘之纤离之马等等,
这些皆来自于诸侯各国,
进而说明秦国的强盛离不开六国的人才。
最后李斯还指出,
驱逐来自东方六国的人才,
不仅无法使秦国更加强大,反而会让秦国陷入困境。
‘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
同时,他还警告说:‘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秦王嬴政本就是一位有雄心壮志的君王,
在听取了李斯的阐述后,
他也深刻认识到了人才,对于秦国的关键作用。
最终,秦王收回了逐客令,
并提升了李斯的官职,使其成为廷尉。
无论是出于私心还是公私兼顾,
李斯的这一行为,
不仅成功地保住了自己的权势和地位,
更为秦国留下了宝贵的人才资源。
这为日后秦国扫灭六国、一统华夏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当秦国内部的忧患一一平息之后,
秦王嬴政便将矛头对准了六国。
嬴政十七年,
秦国首先击败了实力较弱的韩国,
紧接着对赵、魏、楚、燕等国逐一发起攻击。
到了嬴政二十六年,秦国终于灭掉了最后一个对手——齐国,
从而完成了华夏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一统!
‘奋六世之余烈,吞二周而亡诸侯’,
这统一华夏的伟大功业,
竟然真的让嬴政和李斯给办成了!”
观众们看到这儿,开始议论纷纷起来,
“开天辟地头一遭!这样的功绩,确实是无人能及啊!”
“始皇帝与李斯的作为,确实是前无古人。后来的统治者,也不过是在他们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和超越而已了。”
“李斯最难得的地方就是,他在为自己谋私利的同时,也会把公事做得异常出色!”
“这便是唯才是举的真谛吧!”诸葛亮似有所悟。
苏治继续讲解道,
“打下江山之后,自然就要论功行赏。
但有了周朝的前车之鉴,
嬴政担心秦再次重蹈覆辙,因此他并不希望实行分封制。
这时李斯便趁机提出废除分封制,实施郡县制的建议。
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
并且推动了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形成,
而且还强化了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使得封建制度在国的统治根深蒂固,
维持了今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架构。
因此,郡县制这一建议,深得嬴政之心。
而李斯也因为这一建议,
展现出了他先公后私的政治忠诚,以及超越时代的犀利眼界。
秦始皇也因此,对李斯更加信任。”
“不过‘废除分封,实施郡县’,
肯定会有人跳出来反对。
有些人盲目地崇拜古人,以为旧的就是好的。
殊不知,时代在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