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战伊始,
徐达便身处前线,亲自指挥将士们奋勇拼杀。
陈友谅的战船庞大、坚固,但机动性不足;
相较之下,朱元璋的船只虽小,却以速度和灵活性见长。
两军在湖面上展开了激烈的对峙,战况异常胶着。
战斗中还出现一次惊心动魄意外。
朱元璋的座船搁浅了,并暴露在了敌军的视线中。
陈友谅的大将张定边,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机会。
他率领船队迅速靠近,意图围杀朱元璋,情况十分紧急。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
常遇春挺身而出,
他一箭射伤了张定边,
又用自己的战船撞击朱元璋的座船,使其成功脱离浅滩,
这才惊险的救下了朱元璋。
与此同时,陈友谅的军队对徐达所在指挥船发起了猛烈攻击。
战火纷飞中,徐达的战船不幸起火,并且被敌军重重包围。
但徐达毫不畏惧,
奋不顾身的扑灭了大火,
并坚持在战场上继续指挥和战斗。
幸亏朱元璋及时派出战船前来支援,
加之徐达等人的顽强防守,
这才成功击退了敌军,使得全军得以从险境中脱身。”
“经过一天的战斗后,
朱元璋看到自己的部队依旧上下一心,士气高昂,
这让他觉得自己有彻底战胜陈友谅的把握。
但他又担心张士诚会趁机偷袭后方,
于是为了确保后方的安全,朱元璋便命令徐达返回应天进行镇守。
徐达同到应天后,
戒饬士卒,严加防守,使张士诚不敢妄动。
朱元璋因此得以解除后顾之忧,全力对付陈友谅。
鄱阳湖决战中,常遇春发挥异常神勇。
他组织发动火攻,
全力发挥小船优势,乘风纵火,
陈友谅的舰队被烧得烈焰冲天,兵将损失过半,湖水尽赤。
大势已去的陈友谅,
率领残余的船只逃向湖口,
但又遭到了朱元璋将领的追击和常遇春的迎头痛击。
在混战中,陈友谅不幸被流箭射中身亡。
这一战,
朱元璋几乎全灭了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
从根本上改变了双方的力量对比。”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
徐达联同参政杨琼等人发动攻势,并逐一攻占荆湘诸路。
他们连续攻克了江陵、夷陵、潭州、归州、辰州、衡州、宝庆等重镇,
彻底肃清了陈友谅的残余势,
稳固了朱元璋的统治地位。
陈友谅势力的覆灭,
也让朱元璋成为了群雄之中的最强者。
这也标志着朱元璋在争夺天下的道路上,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而随着陈友谅的覆灭,
朱元璋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个敌人——张士诚。
要想实现大一统的梦想,北上伐元之前,
老朱必须继续扩大领土,并消灭所有后方潜在的威胁。”
“自至正十三年起兵于高邮以来,
张士诚频繁与元政府暗中勾结,
还不断侵扰着朱元璋的势力范围。
这种行为,实在是苍蝇还要更加令人恶心和讨厌。
之前要不是陈友谅在西边威胁着朱元璋,
朱元璋老早就想把张士诚给灭了。
如今,心腹大患陈友谅已被消灭,
朱元璋的终于可以腾出手来收拾张士诚了。”
“彼时,
张士诚占据了常州,正挟江东叛将陈保二以水师攻镇江。
陈保二是常州奔牛镇人,
他在当地聚集民众,以黄帕包头为标志,因此被称为‘黄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