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幻想三国从反白衣渡江到三兴炎汉 > 第105章 议策献计见兔撒鹰 调兵遣将请君入瓮

第105章 议策献计见兔撒鹰 调兵遣将请君入瓮

有道是君以众人遇我,吾故众人报之;君以国士遇我,吾故国士报之。故先帝待吾以知遇,安能不殚精竭虑以报之乎?如果仅仅月薪三千而言感恩者,谁给他拼命?

“曹彰如意算盘自是响亮,如吾等无备,彼便是神兵天降。然今魏不知房陵之变已为吾等所得,此天时在我也。吾观此处地势险要,彼来时易来,去时则难随其心也。上庸,房陵易守难攻,彼如掉以轻心而来,必教其有来无回。”独孤彻开了个“众所周知”的头。

诸葛亮表示你别扯淡,赶紧说你的兵力部署计划。

“李正方驻军上庸,料稳如泰山。今可令分兵五千,更遣一宿将率之,驻于房陵,成口袋状。届时魏军入阵,则遣一支精兵毁其山寨,封其袋口,此部可待时而灭也。”独孤彻边说边偷瞄诸葛亮的表情,见其面色如常,遂又继续道:“以曹彰性,如战于襄阳,于汉中亦必有部署。江州之军恐需调用。”

诸葛亮并没有回应,而是看着地图沉思:看来这小子又要玩那招“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了。

想掌握主动权是好事,但很多时候实际不一定允许。现在季汉实控荆州五个半郡,守军十万,确实不怎么宽裕。要是江夏还在孙权手上,那倒好说。如今曹彰能居江夏而虎视江陵,长沙,这两郡是荆州钱粮所在,目前重要程度更甚于襄阳,至少得留五万兵力防守,如此一来,襄阳一开始的兵力只有四万。而南中、成都共四万兵马各有任务,且远水难解近渴吗,想都不用想;巴西防务同样要紧,亦不能轻动。稳妥起见,江州之兵还是增援荆州为妙。

遂问道:“汝三万军尚不能全汉中乎?”

“非汉中也,上庸也。若但求汉中之全,吾能为也。然上庸如有军至,必为精兵猛将,若不能速定其势,恐为彼得脱耳。”

诸葛亮一愣,后又开始漫长的思索。战术思想产生分歧不可怕,摆出来争他个通宵,谁更有理听谁的不就行了?

其实独孤彻清楚诸葛亮的顾虑,毕竟人在地在这个观念一直贯穿了整个古代中国史,存人失地的理念确实过于超前。于是又补充道:“若陈叔至能守得月余,吾等速灭上庸魏军,则曹彰孤襄阳之计挫矣。届时以得胜之师驰援襄阳,亦为不可。”

诸葛亮并不急表态,而是对着地图继续沉思:你这不还是建立在陈到能守住的前提上吗?说实话,如今的局势实在太符合隆中对设想的完美开局了,这个襄阳还真舍不得丢。

但诸葛亮又猛然想起其所谓运动战法,心道:前线将领毕竟对实际情况更了解,况且这独孤彻又非无能之辈,便让他放手去干又何妨。就算襄阳最终守不住,能吃掉曹魏一支精兵也不亏。毕竟以当下季汉的国力,这个结果确实比在襄阳硬拼消耗要强。都说思路越谈越开阔,看来确实不假。这小子确实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那么,有没有更两全其美的办法呢?沉思良久,诸葛亮产生了一个更广阔的想法:二人之前的一切讨论,都是建立在自己不参战的基础上。如果汉中方向由自己亲自负责,或许还能节省部分兵力。毕竟对手是司马懿,当年没少听恩师水镜先生谈论这个远房侄子。自己对付他,可能还更知根知底一些。只不过这样一来一应政务和后勤工作就得令找他人了。也好,以后北伐少不得自己全盘操控,提前让董允、蒋琬等锻炼一二,也不是坏事。

心中主意已定,诸葛亮道:“房陵一事,既为汝之设计,便由汝自为之,亮代汝守汉中,如何?”

独孤彻心中一惊,这一变数自己确实不曾想过。如果诸葛亮出手,并能快速打退司马懿的话,以得胜之师再战上庸,那么上庸汉军将成泰山压顶之势;届时再驰援襄阳,将又是一番光景。这才是真正的集中优势兵力。

而且不仅满足于此,诸葛亮一席话再次催生出其又一个想法:“多谢丞相信任,如此,彻还有一求,不知得允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三国:村民向你分享了聚变科技开局召唤,我的武将有点多一缕幽香最牛皇后汉末:从交州开始制霸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十日游戏,但全员皇帝月下追范增,我不愿乌江自刎赤潮覆清穿越三国之江山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