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三国:从魏家小子到名震天下 > 第133章 县令亲临:魏氏田产引轰动

第133章 县令亲临:魏氏田产引轰动

魏祠满头大汗的算了好几遍,终于得出了结论。

高声喊道,“两百亩地,合三百五十二石又一百零二斤,亩两百一十一斤又一十一两。”

惊呼声此起彼伏。

县乡官吏们面面相觑。

较绿肥之地差十三斤,较沤肥堆肥之地差十七八斤。

“再割百亩,由县中计吏算粮,”然后县丞对一名佐吏说道:“快去县中,将此间之事告知县令,请县令速来魏家村。”

“喏。”一县吏从魏氏借了匹马,打着马便往县城方向赶。

而县丞则重新安排,不仅安排众人新割一百亩的粮食,还把原先三块施肥地的粮食都重新计量称重,分组计算。

不多时,又新割了一百亩的粮食,脱粒、称重。

恰逢县令张咨骑马赶到。

“见过张县令。”众人纷纷上前行礼。

张咨还未等马停稳,便跳下马背。

还礼后,擦了擦头上的汗,激动的问道:“王县丞,产粮如何。”

这个张咨就是原县令升任侍中后过来平氏县接替任县令的。

张县令说话轻声细语,温文尔雅,一副谦谦君子的模样。

当初还来过魏家村,去过曹河边祭奠过那条天授之方的鱼。

张咨来时,非常羡慕前任,前任或许能留名青史了。

如今听闻县内有肥料能使田地增产,自然是激动万分。

他出身颍川张氏,钱财不缺,唯好名。

王县丞回报:“县中计吏正计算,请县令稍待。”

张咨脸色潮红的点点头,然后向计吏看去。

两人正说之间,小吏回报:“两位大人,计已得出,两百亩地,合三百五十石又一百零二斤,亩两百一十斤又八两。”

张咨看向县丞,县丞看向计吏。

计吏计算后说道:“绿肥之地,每亩可增产十三斤又一十四两,沤肥之地每亩增产十八斤又二两,堆肥之地每亩增十九斤又三两。”

张咨听后脸色更红。

转头看着魏兴,指着计吏,然后高声问道:“魏县老,此言可是真?”

魏兴皱着眉头,缓缓说道:“禀县令,自然是真。”

张咨的喜悦再也抑制不住,“哈哈哈,若如此,沤肥堆肥广布天下,乃擎天之功也。”

魏兴打断了张咨,说道:“禀县令,去岁我魏氏亦用三种肥料,只是施肥之地不广,因此未曾禀报。

去年施肥之地产出亦如今年,只是...”

张咨急道:“如何,魏族长莫要吞吞吐吐。”

魏兴被张咨催促,才说道:“那绿肥之地,用苕子即可,堆肥与沤肥,肥力虽足,然用料甚众,恐难广布。”

见张咨疑问,魏祠当即上前跟张咨汇报如何制作堆肥沤肥。

张咨细细询问后,才知道制这两种肥料不仅时间长,用的料也不少。

需要蚕沙、人粪、畜粪便,加各种绿植等等。

时间百姓有,但这些肥料不好收集。

相比种苕子,确实推广难度要大很多。

魏祠则重点介绍苕子。

苕子是个好东西,不仅能使粮食增产,还能用做饲料,能压制野草生长,开花期亦能用来为蜂采蜜,也可以当菜食用。

在麦稻轮种期间,收割完小麦到种水稻期间差不多两个月时间,可以种一波苕子,收一波种子。

随后将苕子植株直接犁入泥土腐烂后用以增肥,以保证地力。

虽然不能让天下百姓都用上堆肥和沤肥,但苕子易得,增产亦是不少,张咨依然高兴的合不拢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