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实际上贫困家庭就真的只能靠分数,而有条件的家庭自然可以通过“赞助费”来降低难度。
任平生突然理解了为什么上辈子的专家说:高考制度已经是最公平的制度了。
经历过社会毒打的人都知道,公平本就是件奢侈的事,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
任平生可是知道清华北大的寒门学子只会越来越少,以至于未来不到十年,社会上就会出现“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论调。
这里暂且不表,至少目前还是相对公平的。
所以任平生自然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在书山题海里磨炼,挑灯夜读,头悬梁、锥刺股也不算太夸张。
刚做完一套历史试卷的任平生放下笔,搓了搓冻红的手,哈了口气,企图让手暖和起来,但很遗憾并没有什么作用。
看着教室前面拉的横幅“宁吃百日苦,不留终生憾!”
任平生觉得好笑又心酸,脑子里冒出了很多励志的标语。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不吃学习的苦,就吃生活的苦。”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样的励志话任平生肚子里还有很多,他倒没有如上辈子那样盲目地冲冲冲。
而是一边努力,一边不断调整,不断查漏补缺。
数学搞了错题集,同样的错误争取越来越少犯,不求一定百分百避免。
思想品德和历史,掌握答题规律,并练习有条理地答题,并且把字写得尽量清秀,卷面做到整洁。
英语背作文,并且不断练习口语。
语文,认真背诵以前背了就忘的课文,努力去体会那位历史名人写下名作的背景,并试图理解他们的心境。
物理和化学也做了错题集,不断熟记常用的知识点,比如化学的元素周期表,物理的零线火线,以及电灯泡作用的原理。
有时候做题累了,任平生也舍得花时间看看课外作品。
期间,任平生还找历史谭老师借了精装版《二十四史》来看。
二十四史是指旧时称为正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唐书(旧唐书)》、《新唐书》、《五代史(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因为对三国演义感兴趣,任平生想对照着看看正史和演义的区别,自己又不想去买。
本着能省则省的原则,在一次历史课下课后,找到谭老师说出借书的请求。
老谭当时先是一喜,然后又是一愁。
喜的是这学生历史好,也喜欢研究历史,是个研究历史的好苗子。
但是现在已经开始冲刺中考,又怕耽误他的学习进度。
但学生求学态度诚恳,老谭实在说不出拒绝的话。
任平生适时表示,自己只是偶尔课后看,也不能一直刷题,总要有些调剂的方式。
所以就这样,任平生借来了《三国志》。
《三国志》是由西晋陈寿所着,记载中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三国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吴志》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已合为一书。
说实话,刚开始看的时候颇觉枯燥。
但是自己结合着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关系相互映照,对这个时代的历史人物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让任平生在某一刻想到此时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
然后又想到此刻盛行的网文,比如《网游之蓝天》、《从零开始》、《斩龙》、《缥缈之旅》等。
他很想霸占《凡人修仙传》和《盗墓笔记》这两个大IP。
但是现在时间和条件上实在不允许,只能暂且作罢。
只能留待以后。
直到这一天,任平生再次在证券大厦门前遇到吕思雨,才短暂地抽离了这种忙碌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