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佑宸点点头,“你想想,姑娘们读书识字一点也不比男孩子差,为什么姑娘们不能去科举?难道你不知道朝廷已经下旨准许女子袭爵继承财产,也能立女户吗?”
此话一出,小乐不敢置信,“居然有这回事。”
这年头消息流通速度很慢,周佑宸颁布的诏书目前来说还没有被小乐获知内容。
小乐陷入了沉思,一时无言。
罗秉昭随意扫了一眼四周,对比起几年前的环境,村里真的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了。坑坑洼洼的小路被水泥覆盖,村中的耕牛也增多,不再是稀稀疏疏零星几头,而且,村里来往的人也增多了,似乎还有外来人的面孔。
很显然,周佑宸这些年的努力并没有白费 。
“如果真的有这个机会,我觉得应该有不少人愿意去的。 ”过了一会儿,小乐坚定道,“她们都很珍惜读书的机会,既然能去科举,干嘛不去?换我也要去。”
小乐有了儿子后,一心忙于夫家,她会去京城织坊干活,也无非是补贴家用。
有的时候,她也会羡慕博望书院的学子,骄傲自信,从容自若。
小乐用她那双倔强不失温柔的眼睛望着周佑宸和罗秉昭,“以前没有女皇帝,现在不也是有了女皇帝吗?女子参加科举,又有什么不可行的?”
这番话让周佑宸罗秉昭感慨万千。
繁花日报这几年有意无意地在女子科举话题上旁敲侧击,大家反应两极分化。有好多人反对这件事,也有的赞成,而不表态的则以为女子科举长久来看容易影响女子的婚嫁,毕竟这年头当家主母谁要个那么强硬的女子呢?
甭管好坏,周佑宸总要推行这件事,而且还要将科举内容增加明经算数一节。
她的子民,不能是闭门造车、一无所知的没有科学理念的人!
“小乐,你说的话我们都很感动。”罗秉昭用真诚的语气赞赏小乐,“你有这个心气,做什么都会很好的。”
“哪里?一点浅见,让萧小姐见笑了。”小乐手足无措地用手擦了擦腰间的布巾,有些不好意思。
在回了一趟村里,与村正小乐交流一番后,周佑宸罗秉昭满载而归。
罗秉昭一边走着一边感叹道 ,“看样子我们有机会还是得想方设法在各地开设学堂,来让孩子们读书识字,也要学点手艺。”
“朝廷的老古板暂时不会同意女子科举,不过,水滴石穿,日久天长,我相信没有什么是办不成的。”出门一趟,周佑宸心情愉快,村里因她发生了变化,小乐的思想观念不知不觉中也有所转变,好歹比起之前麻木顺从的模样,这个时候的小乐有了一丝活人的气息。
“我们回去后可以……”
很快,从宫内又下来了一道谕旨——官府拨款督办各地新修学堂,包括不限于传授农学、刺绣等技艺知识,当地读书的孩子们都可不收束修,男女即可念书。
圣旨一出,轰动了京城。
不收束修的学堂不多见,还是官府出面,这实在是不可思议 。
内阁阁老们纷纷上书女帝陛下,请陛下收回成命 。
之前的闵文栋因参与叛乱, 被周佑宸赐死,他的家眷也被流放。现在内阁格局焕然一新 ,几乎都是周佑宸提拔上来的人或效力女帝陛下的。
可以说,朝堂是周佑宸的天下,无人触其锋芒。
“你们有何看法?”周佑宸懒洋洋地往椅背一靠 ,丝毫没有帝王威仪,却让阁臣们心一紧。
内阁阁臣面面相觑,不敢吱声。
“陛下,修建学堂本是好事,为什么要让官府出资,甚至不收束修?”一个阁老不是很赞同周佑宸的做法。
想让民间百姓读书认字,这或许的好意,但是不收束修,那不就是白花钱吗?国库能有这么多钱供女帝陛下挥霍吗?
周佑宸啧啧道,“原来是为了这件事。阁老放心,虽然大雍打了仗,但收了西燕南华的金银珠宝,国库丰盈。待来年朕要联通西域,重新搭建丝绸之路。”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都说女帝陛下志向远大,眼下看来,的确是胃口不小。
“即便如此,为什么陛下要让姑娘读书?”阁老不解。
“难道阁老不知道 ,有了姑娘受教育,她们的孩子也会受益匪浅,从而改变命运吗?”周佑宸侃侃而谈 ,“相夫教子,也要读书吧。不识字,目不识丁,不通人情,这样的人怎么教得出聪明的孩子呢?”
话说得冠冕堂皇 ,其实周佑宸也明白,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堵住这群人的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