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资治通鉴:破万卷书,笑话 > 第135章 这五年没大事儿

第135章 这五年没大事儿

有人说文帝做得对,有人说文帝太狠心了。

就连司马光老先生也忍不住站出来发表意见,他说啊:“这汉文帝杀薄昭,虽然果断但却有损于义。

想当年秦康公送晋文公回国的时候,看到舅父就如同看到母亲一样。

现在文帝的母亲薄太后还健在呢,她就这么一个弟弟薄昭。

文帝毫不留情地把他给杀了,这不是孝顺母亲的做法啊!”

哎呀,这司马光老先生也是个爱操心的人呐。

不过呢,也有人认为文帝做得没错。

法律是天下共同遵守的准绳嘛,就像咱们现在的交通规则一样,红灯停,绿灯行。

只有不分亲疏,无所回避地运用法律,才能让所有人,都不敢依仗关系去触犯法律。

这薄昭啊,虽然被称为长者,但文帝没有给他选择贤人做师傅,去约束他,反而让他掌握了兵权。

他骄横犯上,敢杀朝廷使者,不就是因为依仗有人撑腰吗?

假设文帝赦免了他,那后来成帝、哀帝时朝,纲废弛的局面又怎么会出现呢?

所以说啊,这文帝杀薄昭,究竟是对是错,咱们也说不清楚。

不过从这事儿,咱们也能看出个道理来:要想宽慰太后之心啊,还是得从一开始就谨慎行事才行!

就像咱们现在开车一样,要时刻遵守交通规则,才能避免出事儿嘛!

哈哈,来了来了,汉朝那点儿事,咱们轻松愉快地聊一聊。

话说啊,汉文帝前十一年,公元前169年。

冬天里的十一月,文帝老爷子突然来了兴致,他分明是想少年时代了,非要去代国串串门儿,看看那边的风土人情。

代国人民一听皇帝要来,哎呦喂,那个忙哟,扫街的扫街,准备美食的准备美食,生怕给皇帝老爷留下个“咦,这家怎么这么不上道”的印象。

文帝在代国转了一圈,心里那个美啊.

第二年春天正月,公元前168年,就哼着小曲儿回长安了。

夏天六月,梁怀王刘揖突然蹬腿了,这刘揖啊,连个儿子都没留下。

这消息一传出来,朝廷上下又开始议论虽当官了。

这时候贾谊就站出来了,给文帝上书说:“陛下啊,您得赶紧想想办法啊。

现在这些封国,一个个都嚣张得不行,再传个一两代,他们就得上天,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了。

这样下去,朝廷的法度可就成废纸一张了。

您现在靠得住的,就淮阳国和代国这两个小弟。

代国北边挨着匈奴,整天跟强敌打交道,能自保就不错了;

淮阳国呢,跟那些强大的诸侯国比起来,就像个脸上的小黑痣,人家一看就想点掉它,哪还能指望它牵制大国啊?

现在大权在您手里,封立王国却让自己儿子的封国,小得跟个饺子馅儿似的,这哪儿行啊!”

贾谊这话一说,文帝可就犯难了,心里琢磨着:“这贾谊说得有道理啊,可该怎么办呢?”

贾谊见文帝犯难,就给他出了个主意:“陛下,您不如把原来淮南国的封地,都划归淮阳国,让淮阳国变大点儿,变成个大馅饼。

再给梁王立个继承人,把淮阳北边的两三个城和东郡划归梁国,让梁国也扩大点儿,变成个肉夹馍。

这样一来,那些有二心的大诸侯国,就得掂量掂量了,看他们还敢不敢乱来。”

文帝一听这主意,眼睛瞬间亮得跟两盏大灯笼似的,直接一拍大腿:“就这么办!”

可贾谊这哥们儿,还是有点儿不放心,又加了把劲儿说:“陛下啊,要是您觉得这样还不够劲儿,咱就玩儿个大的!直接把代王提成梁王,让他滚去睢阳享福。

那梁国的地盘儿,可就大得吓人了,从新开头,一直抡到黄河边儿上;

淮阳国呢,也别闲着,把原来陈国那一亩三分地儿全吞了,顺便再往南延伸到长江。

到时候那些大诸侯国就算有贼心,也没贼胆儿,看他们还敢不敢在您面前蹦跶!”

文帝听完这话,直接笑成了一朵花:“哈哈哈,贾谊啊贾谊,你丫真是个活宝!这么一来,我就可以躺着数星星,再也不用为崤山以东那些小喽啰操心了!”

于是他大手一挥,就照着贾谊说的去操办了。

可这事儿哪儿那么容易完呢?

贾谊这货又开始唠叨了:“陛下啊,虽然现在看似风平浪静,但等那些诸侯王都长成了小鲜肉,您可就有的受了!

秦始皇当年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摆平了六国之乱;

现在您手握天下大权,想怎么嗨就怎么嗨,可别眼睁睁地看着,新的六国之乱又冒出来了。

那样儿的话,您可就不能说自己有脑子了!

就算您这辈子过得舒坦,给后代留下一堆烂摊子,那也不能说您是良心大大的好啊!”

文帝被贾谊这么一说,心里更加佩服得五体投地。

可惜啊,贾谊这货命薄,过了一年多,就两腿一蹬,去见高祖了,享年才三十三岁!

真是天公不作美啊!

要是贾谊还活着,那一定是铁嘴大网红,说不定,正跟咱们在微信群里斗图,吐槽那些嚣张的诸侯国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明英宗朱祁镇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时空乱叙汉吏红楼:最强锦衣卫,我只手遮天!极品五世子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我孔圣唯一子孙,你问我懂论语吗重生美好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