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寒云将甄权赠送的《针方》和《脉诀赋》,拿出来翻阅了一番。
凭他现在的能力,完全看不懂,这玩意儿没有老师教授,靠自学成才,难度不亚于他现在造出汽车。
“怪不得那么多古籍会遗失。想来不是后无传承,就是旁人不懂,自然就没有珍惜了。”
寒云把两本书传给了后世,算是为后世医学宝库增加了两本瑰宝,当然他让后世自己处理,另外给他复制一份传回来。
若是哪一天,甄权心血来潮让他拿出医书想教他一手,不就露馅了吗?
接下来便是盘算三月十日云阳展销会。目前来说,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
回到县衙,直接去往狄知逊的公房,寒云想问问核发月钱完成否。
自从李承乾接到这份任务后,那股子干劲连狄知逊都自愧不如。
他也只是推测,太子从来没有被如此重视和授予重任过,小小年纪也敢勇挑重担。
此时,李承乾在皇宫接受良好教育的优势便展现出来,配以新算法,简直让狄知逊觉得捡到了宝。
尤其是核算陈文信交来的佃农、雇农半月月钱时,那种计算速度让大他十七八岁的一县县令都自愧不如。
“殿下,你这个算法是宫里的老师教授的?” 狄知逊终于忍不住问道。
“狄兄,我们可是说好的,不能叫我殿下,在这里称呼我高明哦。”
“是是是。”狄知逊口中这么说,心里却在抱怨:“谁敢称呼你的字。你以为我们都有云峰的胆吗?”
李承乾要求身边的护卫只能在房门外,也不用担心这些话被护卫听去。
“这是云峰教高明的。”
“又是他。”狄知逊感觉到距离寒云越来越远。
这种治理一个县的构思,还有一步一步推进的措施,绝不是朝堂上那种提出宏伟目标,却无法落地的奏章能比拟的。
在宫里,有时候父皇收到精彩的奏章,也会读给听,那时的李承乾觉得,这些肱骨大臣提出的建议或者章程,的确有过人之处。
自从来了云阳县后,才发现,好的建议和章程,没有好的执行,也是水中月,镜中花,毫无用处,反倒是容易蒙蔽父皇的双眼。
但是能接触父皇的又有几个人是负责执行的官员呢?
长此以往,岂不是朝堂之中全留下一群只能提建议,却不落地执行的官了吗?
回头再看云峰提出的方案。
他在方案中,甚至可以看见寒云把每一步都分解到不可再分。
感觉但凡有个脑子,能识字的人都能按着一步一步完成。其实他是误会寒云了。
要不是想着这帮人第一次接触这些思想和措施,他才不会傻到把执行步骤细化到最底层。
估计扔一个大纲,一句话:“各位按此目标细化。”便完事了。
李承乾的脑子中,已经开始萌芽帝国的官员结构,会想和会做的人都应该重视。
他又想起父皇那句话:“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
倘若对之不平,良才也会变为废材;士也会变成匪。
“狄兄,你说百姓半月有这些钱的收入够用吗?”
李承乾看着手上的数据,总数看起来不少,可分摊在每个人身上,多一点的七十五文,剩下的五十文。
李承乾从未自己花过钱。在他的记忆中,钱对他来说就像是多余的东西,他就不知道怎么花钱,自然不知百姓的生活到底需要多少钱来保障。
狄知逊作为一名县令,他当然知道,正好太子问及此事,也乐于好好解释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