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杉杉便同周诸城商量,将生病的流民暂时留下来养病,其他人就赶紧迁到广阳府去。
广阳府有大量空置的村落,房子虽然年久失修,但如今天气已经不那么冷,也是勉强能住下的。
等人安置下去后,第一个月辛苦一些,将米粮送到村里,让农官们带着他们自行安排伙食。后面几个月,便可以让他们自己上各地县衙去领取了。
薛杉杉看着大夫们一个个仔细地把脉诊断着那些生病流民的病情,每个大夫面前都排了上百人,心中暗自松了口气。
幸亏她之前培养了一百多名医士出来,不然这么多人,就原先城中那几个大夫,还真不知道要看到什么时候。
“县主,京中有圣旨送到。”杨四前来禀报道。
薛杉杉看了周诸城一眼,微微挑眉,不知道夏皇那两爷孙又要玩什么花样,总归对她来说是没什么好事。
“先让人招待钦差,我视察完救济所就回去。”
她觉得,夏皇不值得她中断了正经事专门回去。
于是,从京城来送圣旨的钦差,便从一早等到了天黑,这才等到薛杉杉的姗姗来迟。
来送圣旨的说是个钦差,实际上只是一个禁军里的小都头,夏皇想要快马加鞭,以最快的速度将他的旨意送到青阳府。
而文官们不太能骑马赶路,自然是换了禁军来。
等了这么久,这禁军都头的脸上却丝毫没有因为薛杉杉的迟来而有任何不悦。
一见到薛杉杉,这都头便态度很是恭敬地带着手下同来的禁军士兵向薛杉杉行礼。
“参见县主大人!县主安康!”
禁军都头跪地磕头,礼节上也不敢有一点的疏忽。
他是曾经在三阳州城门的一名都头,曾亲眼所见青阳县主仅仅带领了五千士兵便杀得沙国二十万大军屁滚尿流,自然是不敢在她面前托大。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薛杉杉虽然不认识,可也没为难他们,仍然换了县主袍服,礼数还算周全的接了夏皇的旨意。
念完圣旨,那都头硬着头皮道:“县主,陛下要您回个准话。"
薛杉杉站起身来,将圣旨递给身边的招娣,不紧不慢地道:
“那你回去告诉陛下,春耕在即,如今我们青阳府忙不过来。若是哪日空了,自然会去攻打沙国的。”
都头脸上发僵,却也不敢多问。
谁都知道这只是一句推托之词而已,恐怕回去后夏皇又会恼怒。
等打发走了宣旨的钦差,一同接旨的薛二虎担忧地上前询问道:
“小妹,你真的不打算理会那夏皇的旨意吗?"
薛杉杉笑着帮他理了理刚才因为下跪而有些褶皱的下摆,道:
“二哥,春耕在即,咱们手下的士兵们有很多事情要忙,哪有空去打仗啊。”
这话她真不是敷衍夏皇。
其余三地需要复通水渠,给新来的流民分田地,做农事宣传,运输肥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事。
这些也都是周诸城结合如今四地的情况制定出来的方针。
甚至为了能够有更多的棉花产量,还得派人去多种些田地,哪里还有心力去打仗啊。
薛二虎闻言更加忧心忡忡,忍不住提醒道:“可是......夏皇将消息都已经放出去了,你还让士兵们忙于农事,等沙国真的打来,咱们来得及吗?"
薛杉杉对二哥能想到这一层很是赞赏,不过她很肯定地道:
“不会,我这边越是专注农事,他们越不敢来。"
薛二虎困惑地看着她,怎么会有这样的道理。
敌人忙着春耕,不正是偷袭的好时候吗?
“二哥,你就等着看吧!”
薛二虎没再多问,反正他知道小妹一定将他顾虑的事全都考虑进去了,毕竟是军国大事,万一说出来走漏了便不好了。
二月接近尾声,春天则由南向北慢慢走来,青阳府等地的冻土也开始解冻了。
四地的百姓们自然是不会浪费农时的,已经开始种菜和种豆了。
而薛杉杉也开始进行其余三地水渠复通工程。
各处的渠沟位置已经探底清楚,只需要将堵塞比较严重的部分重新挖通就行了。
说起来简单,但这实际上是非常庞大的工程。
三地主干道加起来就长达六百余里,更别提还有通往各镇各村的分支。
不过,一旦通渠,日后干旱的天灾便更容易度过了。
和周诸城等人进行商量后,他们便将这些建设任务拆分开来。
先修主渠,不靠近村落的部分,由她的军队和俘虏负责。
一千多的盗匪俘虏,加一千士兵还远远不够,薛杉杉还调动了军队中的考核排后的士兵。
村落附近的,则是由附近居住的百姓来完成。
百姓们每年本来也是要服徭役半个月的,每一家都必须出一个壮劳力。
相比于以往被强迫去服徭役,这次绝大多数的百姓都是心甘情愿去的。
因为他们看到青阳府在去年的丰收后,便知道了渠道的重要性。
县主说,渠沟疏通后,就能将俞河的水引过来,相当于造了一条支流,以后再把通往各村的分支水渠疏通,水就能自己流到他们的村中来,即使哪一年天干不下雨,也不担心没有收成了。
而且县主善待民夫,服徭役每天还有二十文钱的补贴,还管三顿饭,可比以前自己带饭带水还要挨鞭子好多了。
士兵加上百姓,三地接近五万人一起动工,忙半个月,终于完成了水渠的复通。
得到消息后,薛杉杉便带着亲卫来到了俞河边的水渠入口处,亲自参加了引水仪式。
“县主,水车已经组装完毕了!"周诸城向薛杉杉汇报道。
俞河这样的大型河水,是不能直接开口引水的,不然到了汛期,很容易造成决堤,引发洪灾,这是周诸城特意跟她强调过的。
薛杉杉也组织工匠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按照图纸,赶制了几十台的大型水车。
等她来的时候,工匠们已经将被拆成几部分的水车组装好了,正等着她下令。
“开始吧。”
杨四得令,立刻挥动旗帜,高声道:
“大伙儿准备好了,开始引水!"
早就准备好的附近的民夫们,立刻五人一组,抬着水车走进河道,按照早就教好的步骤将水车安装到河里。
哪怕是在枯水期,俞河的水流冲击力也比一般的小河急了许多。
水车刚一安装好,水流便推动水车转动起来,水车上巨大的木桶带水飞快地倒入渡槽,冲进了连接着的渠道里。
几十台大型水车同时运作,水流哗啦哗啦地响了起来,后续薛杉杉还会安排工匠继续赶制水车放进来,完全不会比直接开口的效果差。
眼看着这神奇的一幕,周围围观的百姓们顿时欢呼起来:
“有水啦!有水啦!”
看着向北迅速流去的水流,士兵们脸上也挂上了笑容。
所有人都很清楚,这些水必然会到达他们的村庄,以后四地将再也不必受干旱之苦了。
薛杉杉被众人的情绪感染,跟着一起向北望去,心中也满是欣悦的期待。
周诸城说过,冬麦本是应在土地解冻前进行春灌的,这一季虽说因为建渠赶不上了,但有了这水渠,至少能保证后续的灌溉,产量上怎么也会比靠天吃饭强。
而且,平日只要好好维护,这水渠和水车便能一直使用下去。
从今往后,四地都不必再受制于当地干旱的天气了。
单是解决了灌溉这一件事,产量便能够提升不少,更何况还有上好的肥料,还有更好的农具以及农官的技术指导。
三地修通了主渠后,便到了春耕的时间。
百姓们在农事处领了种子,土肥,还有租借的农具牲畜,便在农官和农正的带领下忙碌起来。
而薛杉杉的军中,也有一半的士兵们暂停了训练,轮流开垦荒地,播种棉花。
这一消息,自然是被密切关注着薛杉杉动向的沙国探子们传回了沙国的王庭。
听说薛杉杉忙于春耕,一直惶恐不安的托尔布津大公立刻去向阿列克谢建言:
“女皇,中原王朝向来重视农耕,此时偷袭,他们一定会疏于防备!这将是我们重创青阳府的好时机!"
保罗本就是个好战派,琢磨着似乎可行,也跟着道:
“母皇,儿子请求领兵同托尔布津大公一道收回晋阳府和江州城!"
这可是个立功的好机会,他自然不能放过,否则被弟弟们抢了先,他坐上皇位的机会便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