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的眼角跳了跳。
“不得不说,孙策是有点政客素质在身上的。”萧盼盼顿了顿,“之前已经说过了,孙家的用人策略是以亲戚为主,孙策当时手上有六个郡,除了他自己管一个,剩下的四个都在他亲戚的手里,太史慈都控制了六个县,而周瑜只拿到了巴丘一个县。怎么说呢,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
“另外,他还有个中护军的职位,但他并没有进入中枢决策层,而是在外带兵,这个中护军就算是摆设了。所以,周瑜在孙策时期的地位其实并不高,最多算是一个重点关注的储备力量。而周瑜真正的崛起,恰恰是在孙权时期。”
萧盼盼喝了口水。
“孙策死后,周瑜带兵奔丧支持孙权的举动,让他第一次获得了中枢决策权。但孙权对周瑜的态度基本上和他哥一样,十分看重,但依然当成边将在使用。赤壁之战开打前,孙权询问了无数人的建议,就是没有他。如果不是鲁肃提醒了一下,孙权还想不起已经再次变回了边将的周瑜。”
周瑜扶额失笑。
“赤壁之战后,周瑜正式在东吴崛起,可越是这样,孙权对周瑜的态度越是迷离。南郡之战时,程普公然的在军中唱反调,甚至对周瑜有陵侮的行为,对此孙权却听之任之。这也难怪人周瑜要用兵跟刘大爷换张飞了,还一直不忘要让关羽帮自己打前锋,夸人家是熊虎之将。”
萧盼盼摇了摇头。
“站在孙权的立场上来说,也许越是这种军中的对立,越让他满意吧。但这样的态度,侧面拖慢了南郡之战的过程,客观上给了刘备和二爷发展壮大的机会,也算是某种命中注定了。”
作为江东十二虎臣之首的程普,对于萧盼盼的这种说法是不屑的。至于周瑜这个人,他从来都看不上。
“实事求是的说,赤壁之战的高光,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周瑜本身的不如意。而他的早逝原因里是否存在着心中郁结的影响,也说不清楚。只能说,时也命也。没有得到东吴原始股的他,很多时候也是无可奈何的吧。”
萧盼盼思考了片刻,“其实有一点我一直很好奇,周瑜很早就定性了曹操会代汉自立,也就是说,他对当时天下时局的判断是精准的。但这份眼光并没有落在他自己的身上,从一开始他就一直在当一个臣子。可恰恰因为他的这份能力,让孙权反而难以放心他这个臣子。”
“周瑜的整个二分天下的规划,还有进益州的打算,在孙权看来跟当初他哥借兵去打吴地时是不是很像呢?毕竟蜀地可比吴地要更适合割据。而东吴的人才结构和极低的合法性,注定了孙权不可能放心任何人去帮他镇守蜀地。”
“为了入蜀,周瑜还提出了和孙权的堂兄孙瑜一起行动,这也是他在表达自己并没有私心。但孙权这个人是一个对眼前利益十分狂热的人。”
萧盼盼顿了顿,“历来入川作战想成功,都需要利用其内部的矛盾。这种需要耐心去铺垫,才能获得结果的事情,恐怕孙权本人并没有多少兴趣。所以他在周瑜紧锣密鼓准备入川的时候,已经在京口和刘备达成了借南郡的协定。”
“而且,如果真的按照周瑜的打算,由他成功入川的话,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他背后中箭,然后被判定为自杀而亡吧。”
周瑜一愣,背后中箭还是自杀吗?紧接着,他就品味出了这句话的笑点在哪,忍不住笑了起来。
“总之,周瑜的这一生,用时运不济来形容大体是不会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