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看上去很新颖的词汇其实并不难理解,它们所想表达的含义就在字面上,这就是大道至简的真正体现。
于是各时空所有的政治家都通过这段话,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知道了萧盼盼的那点小心思。
这个女子在让她所处的时代加速到来。
这样的明悟让一些人感到害怕和惊慌,但也让一些人感到了振奋和期待。
朱棣审视着道衍整理出来的大明未来发展计划,目光集中到了煤钢联合体的篇目上,他确信,未来摧毁大明的就会是这个历史上从来都没有出现过的怪物,一个能对农业文明实现碾压的怪物。
刘彻和嬴政则不约而同的笑了,笑这丫头的步步为营,笑自己的无可奈何。
难道知道了最终会被自己创造出的怪物颠覆,就不去制造这头怪物了吗?
怎么以最小的代价应对六国的复辟?怎么以最高效的手段实现对匈奴的打击?怎么完成世界帝国的构建?想解决这三个问题就只能按照这丫头给出的道路去走。
其实这几人的心态反而是轻松无比的,颇有种豁出去了就这么干的愣劲儿。
只有李世民的心态是纠结的,毕竟他的答卷已经是九十分了,真的有必要再去考一百分吗?
孔子郑重地将这段话记录了下来,然后在眼前的面板上做出了回应,“过于简化和直白了,我觉得社会的发展不会这么简单的就能被概括。”
萧盼盼竖起了大拇指,“不愧是一代大师,周文明的消解不止是生产力进步导致的,这关系到礼制本身。”
这下孔子更感兴趣了,“你们的时代如何看待礼制?”
萧盼盼想了想,回答道,“很好,好到过分了的程度,周礼在试图用行为模式的规范来让一个人变成道德圣人。有用吗?有的,但不多。”
孔子愣了一下,这样的答案是他完全没想到的,他原本以为萧盼盼会给出比较负面的回答。
“礼制的颁布,让华夏大地从法理上告别了血腥时代。”萧盼盼试着说明道,“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礼制和分封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不太清楚你们对这段历史的理解,所以我试着讲述一下我的理解。”
“请说。”孔子也很想知道后人怎么看待这段历史。
“事实上周武王灭商后的第一次分封,是十分粗糙的,被特别记下来的封国一共有十六个,四大类。第一类是远古圣王的后裔,比如禹的后裔为杞国国君。第二类是功臣诸侯国,比如吕尚的齐国国君,第三类是殷商后裔和其监督者,第四类就是血亲诸侯。”
孔子回想了一下历史,点了点头,大约认可了这样的划分。
“至于剩下的一百多个封国,其实大多是在周灭商之际,在权力真空的环境下实现的自立封国,然后他们按照传统认可了周王朝这个新的天下共主。”
萧盼盼摊手,“这反映出的历史现实是,周朝建国初期依旧采取了夏,商的模式,只要你承认我,我就承认你。”
“但这种模式的隐患武王自己是经历过的,所以他常常夜不能寐,然后让周公和箕子陪他一起熬夜,复盘自己的建国过程,试图迭代新的打法,转换赛道,实现业态升级。总之就是一句话,不能走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