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一方面军在知道陕北地区的26,27军在发展的较好,于是便选择继续北上与其会师。”
光幕里展现出的一个个目的地,让每一个时空的帝王将相都感到了惊骇,这样的行军转移怎么可能实现,而且这不是单纯的行军,这就是在逃命,后面是有追兵的。
任何一个带过兵的人都不会相信这样的行军能成功,他们自己更不敢尝试这样的行军,因为其结果不是溃散,就是哗变。
但嬴政,诸葛亮,李世民这些雄才大略的人却通过自己的思考,判断出了这次的行军会成功。
这份判断并没有依赖萧盼盼存在的未来历史,而是依靠着她之前说的那些话,这些话让他们已经确定了这不是一支普通的军队,外加上,还有一个能实现超常规指挥的人。
“在后续的追击中,敌人的方略是,将这支军队赶到两广地区,让其和那里的军阀厮杀,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他凯申好渔翁得利,所以他也只给一方面军留下了通往广东的道路。”萧盼盼摊手,“这就是名义统一的表现。”
诸葛亮听到这也是不由摇头,这个口子真是白送的。
“组织早就洞悉了凯申的想法,于是派人和广东军阀达成了协议,就地停战,互相借道,解除封锁,互通情报。”
“广东军阀开了先例,广西军阀自然也跟进了,玩了出礼送出境。”
各时代的古人们对此也是颇为无语,他们很好奇那位凯申在得知这件事后会有多暴跳如雷。
“在主力开始转移时,临时上层留下了24师和1.6万地方部队,在赣南坚持游击,后来凯申以五十万大军对其进行清剿,最终这支部队的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物资耗尽,吃野菜,烧马蜂窝是常态,没有吃的时候只能忍耐。”
“另外,“他”的长子此时不到两岁,所以也留了下来托付给了自己的弟弟抚养,他的弟弟牺牲后,这个孩子也下落不明。”
萧盼盼做了个深呼吸。
“留守的部队在这里忍耐坚守了三年,到最后被重新整编时只保留了450人左右。”
这的确不是一支普通的部队,古人已经找不到形容词来形容这样的一支部队了。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这是陈老总,陈元帅在此地坚守时写下的《梅岭三章》。”
果然是大诗人啊!各时空的文人们还记得之前萧盼盼提过的,这位陈老总是个大诗人。
“总之这次的离开,等下一次真正的回来便是十五年之后了。”萧盼盼的脑海里回想起了十送红军这首歌,一时间声音有些哽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