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们当代史学家的研究,大唐的关中本位政策,注定了大唐必须在东北方向以战略防御为主,同时将大量的人力物力调往西北。”
“这一判断,主要是在说明李治时期吐蕃崛起后,不得不采取的东北收缩,西北固守的国防政策。”
萧盼盼顿了顿,颇为可惜的感叹道:“说句题外话,大唐一直以来的东西对立问题,最好的调整时机就是在李治当政的时候。”
“在这一时期,关陇贵族遭到了削弱,同时关中的经济体量已经难以维持一个逐渐官僚化的大唐中枢朝廷。”
“而李治大部分时间都住在洛阳,所以非常符合经济中心南移的情况。科举的进一步推广和完善,又有利于实现全国一盘棋的政治规划。”
“之前也提过了,武女皇从辅政到执政期间,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客观加速官僚队伍新陈代谢的做法,是有利于国家从门阀时代向专业官僚时代转变的。”
“这一切都意味着,大唐有机会弥合东西矛盾,甚至推动进一步的政治改革。”
萧盼盼摇头,“但很可惜的,这种历史转变往往都是被动的。很少能有当权者去主动的去推动时代的进步,哪怕是能做到被动的适应都是凤毛麟角。”
“这一情况的根源之前也说过了,就是你们并不知道怎么达到传统教育给出的社会目标。”
“在儒家以维护旧秩序为主导的思想观念下,你们能找到的方法并不是深刻地对社会规律进行观察和总结,而是基本遵循最简单的社会逻辑来按部就班的推动自己的王朝在轮回的河流中前进。”
“另外,在皇权内部传承上,因为上述的原因,老皇帝对接班人的教育也集中在了所谓的帝王心术,和治国要静的层面上。所以导致如李治这样的接班人,对自己这个国家的认识并不深入,从而形成了战略误判。”
萧盼盼的这一席话,算是给李治提了个醒。
“皇后,朕知道朕要做什么了!”李治很兴奋。
武媚娘自然也能猜到他的想法,“会很难的,东西弥合不是那么简单的。”
“能有多难!”李治自信的笑了。
他已经知道了未来的走向,他也找到了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他相信自己只要不去执着于追逐父亲的脚步,稳扎稳打的去推进国政,那在自己手上,将大唐带上一个真正新的台阶完全没有问题。
“回到国防发展的问题上来。”萧盼盼搓了搓脸后,继续说道,“要弄清楚河北三层防御体系的调整问题,前提还是要弄清楚后突厥,也就是东突厥复国的原因,从之前提到的渤海国来看,就可以知道这二者是联动的。”
“根据史书记载,在李治时期,突厥发动了三次叛乱。首先是调露元年,也就是李治51岁的时候。单于大都护府突厥阿史德温付及奉职二部相率反叛,二十四州首领并叛。”
李治捏紧了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