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马车坐,省却自身的劳累,这年轻书生很是高兴,待坐上车后,看到是苏俊卿的大伯亲自驾车,不由的对苏俊卿的大伯也是高看了几分。
很多书生自持身份,又怎么会做赶车的事呢,而且有些书生也会自持身份不坐在车外,苏俊卿的大伯和这年轻书生都没有感觉这么做是什么丢脸的事情。
苏俊卿的大伯一边赶车,一边和这年轻书生攀谈,得知他名叫邱永文,今年14岁,家住舒城县城,有一处两进的宅院,父亲早逝,家中有母亲和一位9岁的小妹。
这些年来,家中很是困难,母亲靠着给人浆洗衣物把他和小妹拉扯大,并且供他读书,可是就是再困难家中母亲都不允许售卖宅院,就这么含辛茹苦的养育他们兄妹两人。
所幸运的是祖上曾经荣光过,家里藏书足有万卷,供他平日阅读,增长学问、见识,正是因为有着如此深厚的家族底蕴积累,他才得以年纪轻轻就考中童生。
而且对于此次的院试也可谓是信心十足。
苏俊卿的大伯和其交流学问,邱永文都能侃侃而谈,对答如流。
很多苏俊卿的大伯从前有些不理解的学问,都在跟邱永文的探讨之中被化解,苏俊卿的大伯心中欣喜异常,感觉自己这次的好心,得到了老天的眷顾,竟然派来这么一位文曲星,给他解决问题。
苏俊卿的大伯告诉他到达六安之后,他会租住一处小院,由苏俊卿的大伯娘负责照顾他的日常,当即邀请邱永文到了六安之后同住,共同探讨学问,弥补彼此的不足。
邱永文起初还有些不同意,感觉如此同住多有不便,最后在苏俊卿的大伯的一再坚持,不让他负责一丝一毫的费用之后,邱永文才勉强同意。
苏俊卿的大伯告诉他,此次同住他只需要专心学问,自己有什么不懂的会在他读书之余跟他探讨求教,只希望邱永文不要藏拙,能够耐心讲解。
邱永文想着既不用他负责所有费用,又能保证平日的吃喝,可以让他少了许多的烦恼,所以对于苏俊卿大伯的请求,就欣然同意了。
苏俊卿的大伯在赶往六安的途中,隐晦的告诉邱永文,自己家中还有一位15岁的小妹,平日里只专注刺绣等事物,可谓是秀外慧中、贤良淑德。
邱永文学问能做的这么好,自然不是痴儿,能听出苏俊卿大伯口中暗暗的撮合之意,但也没有明确的给苏俊卿的大伯答复,只说自己的一切都得家中母亲决定,并且这次要专心院试,不得分心,一切其他事情,得等到他考中秀才之后,才能回家问自己的母亲。
苏俊卿的大伯没有强求,毕竟只是初次见面,只是感觉邱永文学问很好,至于邱永文的人品,还要等到过几天深入接触之后,才能了解。
况且他家中只有母亲在世,他母亲又含辛茹苦的把他养大,他自然要听从母亲的吩咐。
虽然这时代有‘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亡从子’的说法,但是越是孝顺的儿子,越是在乎自己母亲的想法。
苏俊卿的大伯觉得这么做,无可厚非,只能说明邱永文是个非常孝顺的人,而孝顺的人,往往人品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