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橇虽然也有个雪字,但是也没有说一定要在雪地里面才能走呀。在这样的草原,雪橇挺有用的,只要做的好,一定可以用的。
而且,目前来说,大蛮城到狮虎据点之间,也没有清楚的大路,都是一些凹凸不平的草地,如果用车轮,那说不定还得要派人先修一条大路出来,那个工程多大,还不如雪橇,立即能用。
雪橇的构造是怎么样的呢,上面应该差不多,就是一个木头框架,可以放货物。
关键工艺应该也是底部,把车轴车轮等部分变成两根光滑的,两头上翘的板。
经过考虑,王东使用了几根毛竹,因为竹子比较坚硬,而且很光滑。但是耐磨吗?不知道,这个先试试再说吧。
截取一根长三米的毛竹,不能太粗壮的,因为需要弯曲,但是也不能太细,因为要承重,这之间的把握,就只能通过不断的实践来摸索了。
将三米长的毛竹两头距离三十厘米左右的地方作上记号。然后用火适当地烤这个部位,不能太过,否则就起火烧成炭了,也不能不够,因为如果烤得不够,竹子就还是很硬,弯不起来。
就算强行弯起来,那也会断掉,达不到需要的效果。
以前看竹匠师傅作的是,烤到青竹片上冒出滋滋的水泡的时候就差不多了。
拿出来,用一节圆木压住经过火烤的部位,然后用手抓住短的那一头,慢慢地掰弯。弯曲的角度也不能太大,否则就变成四方形了。
一根做好以后再做一根,两根之间用木板架起来,钉上钉子,把车身放在上面,也用钉子钉牢固。
一件简陋的雪橇车就做好了,用两根粗绳,一头绑住雪橇车,另一头绑在牛身上。
没有学过犁地的水牛不同意让人绑,有学过犁地的那几头牛则反抗没那么大,它们肯定还以为是去犁地呢。
后来王东干脆直接用犁田的那个前部支架和绳索,只不过犁田后面拉的是犁,现在换成雪橇车而已。
熟悉味道,水牛们没有反抗,被人架上了绳索。
“嚯。。。”王东扬鞭驱赶水牛。
“哞。。。”水牛以为犁地,用力一拉,不是那么回事,比犁地更轻松啊。
那是当然了,只有一个车架,里面空空的,啥都没有。
老牛拉车,“哐当,哐当”,走一步算一步,慢吞吞。雪橇在地上摩擦的声音好刺耳,但是平稳前进。
老汉推车,王东就是那个老汉,带着老牛在城外草地上走了一圈,重点观察了一下遇到凹凸不平的地方是否会翻车。结果担心是多余的,根本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