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直播时间的流逝,秦子安将‘文旅+生态’项目组精心策划的项目一一披露出来,并且及时且耐心地回答观众们的实时提问。
无论是关于旅游路线的规划,还是生态保护的具体措施,秦子安都是满脸真诚地和盘托出。
经过了这一场既有意义的直播之后,大众对‘文旅+生态’项目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原先的质疑也被取代成了广泛的认可与赞誉。
所有人都明白,龙国文旅局他们不仅是在打造一条绿色生态旅游线路,更是在播种希望,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面对这样一个极具有意义的文旅活动,秦子安的国际绿色生态旅游线路逐渐名声在外,吸引了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跟原先的吸引不同,现在这条绿色生态旅游线路已经从一个概念变成了现实,并且出现了更多且更为有趣的活动。
当首批踏上生态旅程后,就忍不住内心的欣喜和激动,并且纷纷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所见所感。
那些震撼人心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无处不在的环保理念……
可以说是遍布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并且让更多人被这场与众不同的文旅给吸引。
即便绿色生态旅游线路已经成功启航了,但秦子安与他的团队并未满足于现状的辉煌。
他们的心中始终燃烧着不灭的火焰,那是对完美无尽的追求,对创新不懈的渴望。
秦子安团队就如同匠人一般,对生态旅游线路进行着精雕细琢,每一次优化都蕴含着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性的课题,需要各国携手共进。、
故而,当世界各国再次找上门来的时候,秦子安也是同意了这次的国际合作。
毕竟,现在‘文旅+生态’项目已经正式开启了,并且取得了较为亮眼的成绩。
这个时候去和世界各国合作,那必然是吸引外国游客的大好机会,也有利于提升龙国的国际形象。
除了国际的合作和交流之外,秦子安也没有停下对项目升级优化的步伐,而是继续地探索和创新。
既然新生态旅游已经编织好了,剩下的事情就很简单了,不断地深入挖掘下去就好了。
秦子安看重的第一个方向,就是要将那些濒临失传的传统手工艺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
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古老的手工艺逐渐被人遗忘,但那份精湛与纯粹却依然在这里默默传承。
秦子安和他的团队深入村中,与老匠人们促膝长谈,听他们讲述那些关于技艺、关于传承、关于热爱的故事。
在老匠人的工作室里,秦子安亲眼目睹了匠人们如何用双手赋予材料生命,将简单的木头雕刻成栩栩如生的龙凤呈祥,将平凡的布料编织成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
那些复杂的工艺、繁琐的步骤,在匠人们的眼中却如同呼吸一般自然流畅。
但可惜的是……
这样珍贵的技艺,现在已经很少人能够看到了。
为了让这些珍贵的传统手工艺重新焕发光彩,秦子安团队与匠人们紧密合作,共同策划了一系列体验活动。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亲手触摸那些古老的工具,感受匠人们指尖的温度。
在师傅的耐心指导下,尝试制作属于自己的手工艺品,获得独属于自己的非遗艺术品。
甭管这个非遗有多么的难,起码他们参与到了每一道工序之中,能够获得巨无与伦比的成就感。
正如秦子安所想的那样,非遗文化的体验活动一经推出,瞬间就吸引到了源源不断的游客。
在这其中,不仅有非遗文化的深度爱好者,还有那些从来都没有接触过非遗,甚至都没有听过那些非遗技艺的游客。
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带着对未知的好奇与对文化的向往,来到这里寻找那份久违的感动与纯粹。
虽然短短几个小时的非遗体验并不能让他们真正地学会非遗技艺的精髓,但却能够让他们
在参与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学会了技艺,更深刻理解了龙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
当这个喜人的情况扩散开来之时,秦子安却没有继续抓住这一个方向深挖下去,而是果断地换了一个新方向。
这一次,秦子安把目光放在了田野之中,准备开启生态农耕的学习体验之旅。
早在‘文旅+生态’文旅项目开始之际,龙国文旅局的工作人员就已经开始四处种树了。
后面的内测体验官,以及项目正式开启之后,也是吸引了很多的游客去进行田野活动。
但游客终究是游客,他们旅游十天半个月的,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田野活动里面。
顶破天了,最多也就花费一天的时间,而且这样的人还是万里挑一的存在。
出现了这样的一个现象,秦子安其实也是能够理解的。
毕竟,游客们是去旅游的,生态保护就是顺带的事情。
绝大多数的游客去到生态体验基地,种棵小树苗,钓钓小鱼儿……
等到照片拍够了,他们的生(zuo)态(xiu)之旅也就宣告结束了。
随着新生态旅行推广的时间越长,这样的情况也是越发的明显。
虽说这是一件无伤大雅的事情,压根就不影响秦子安赚政绩。
但这样作秀的事情,实在是有违‘文旅+生态’的初衷。
故而,秦子安思考过后,还是决定要开启生态农耕体验活动。
……
七日后,微风不燥,阳光正好。
游客们踏着轻快的步伐,穿过蜿蜒的田埂,来到了一个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
在这里,秦子安早已安排好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农耕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