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门敞开,隐约可见其内堂宇轩昂,雕梁画栋,到处陈列着玉器古瓶,摆置的红木台椅更是古色古香。偌大的厅堂内也是聚满了人,三三两两或坐或站,围着小圈子交谈。
杨婵饶有兴致的看着园中才子佳人,听他们执礼问候,互相品评文章诗词。再遥望殿内之人,心道:原来这些人就是当代的文人名士啊。
毛遂和沈燕萍都有一些拘谨,苏佑携他们走到园中一角。纵眼四顾,没看到白山和欧可人,不知道他们身在何处。
付彪以苏佑为主,就跟在他身旁。苏佑正在想要去哪里找白山,从殿内走出一人,却是二爷孙重山。孙重山隔远向他招手,苏佑就带着几人沿花园石径往他行去。
进到殿堂,孙重山笑道:“你将木牌给了白山,还以为你躲在外面不想进来了。”?他看了一眼付彪,付彪赶紧行礼报上家门。孙重山才知道他们是拿白金城木牌进来的。
孙重山想起一事道:“还不知道你那首词的牌名,上次在栖凤楼,你躲着不出声。”
孙重山在栖凤楼把这首词拔的那么高,他哪敢出声承认是他的作品。笑了笑道:“就叫定风波吧!”?其他几人不明所以。
孙重山眼睛一亮,点点头:“定风波!不错,是个好词牌名字。来!我带你见几个人。”?他也不管苏佑是否情愿,拉着他行去。
首先看见秦沧月,苏佑就心中一紧。果然秦沧月目无表情看了他一眼,不知是否还在怪他上次激起秦紫烟心绞痛的事,肯定不要指望他会给自己好脸色。
苏佑赶紧看向其他几位,其中有苏佑认识的陈学谦,另外几人经孙重山介绍,分别是太学殿学士杜如海和赵钟书。还有两人是长史官钱贯中和殿中监汪有伦,苏佑也不知道是何官职,他一一执礼问候。
几人微笑点头,只当苏佑是孙重山的某个晚辈。他们继续刚才的话题,偶尔还争论起来。?苏佑静立一旁,慢慢才听出一些味道。他们是在讨论国家政策制度。涉及到律法、政令、官制、程式几部分。律法居首,是用于定罪的,政令就是国家的管理制度,官制是对文武百官职责范围的规定,程式是指各司职部门的工作章程。
这时他们刚探讨完一些新出的政令,几人开始讨论律法,话题围绕在律法是置于情理之前还是之后。
殿中监汪有伦年龄五十许,双目有点浮肿,显得精神不佳,白面留须,应该是个文官。一身便装,不过即使他穿上官服,苏佑也不会知道他官居几品。他就主张情在法前,强调法不外乎人情。批评鑫浩现在的律法过于严厉,有违人道。
长史官钱贯中身形有些臃肿,脸也是圆的,一脸福态。他则反驳汪有伦的主张,他的理念是:律法必须在前,律法正是为了维护道德的底线,道德即是人情,律法就是为了维护人情而存在的。大多数的人情,应该称其为道理;大多数的道理,应该称其为律法中的条文。归根结底,律法至上,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情!
苏佑多少听明白了,古代律法通常是指刑法,不像现代有刑法、民法,有经济方面,行政方面,还有国家安全法律等等。他们争论的是刑法执行是法不容情还是法不外乎人情,这在现代世界也一直争执不下,关键是从什么角度去辩证。
秦沧月等几位太学士,立于一旁,对谁也不帮腔。孙重山见苏佑似在低头沉思,遂问道:“苏佑你听到两位大人争论的问题点吧,你有什么看法?”
嗯?听到孙重山竟然去问一个小辈的意见,不但同为太学士的杜如海、赵钟书一脸不解,钱贯中和汪有伦都忘了继续说话,莫非这叫苏佑的小子有什么来头?
苏佑刚想托辞不会,见秦沧月也在瞧着自己,就觉得有必要说点什么,毕竟他是秦紫烟的父亲,不敢说让他刮目相看,也要挽回些他对自己的不好印象才是。
遂答道:“小子刚听了两位大人各执一方,却各有道理。小子认为:法律也是服务人民百姓的,不是冰冷的管制,而是要带有温度!公平和正义是律法的核心基石,但制定的律法不能超出人民的基本情感、伦理道德之外。”
见几人虽不置可否,到是在认真倾听,苏佑继续道:“我们常讲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主要是针对行使权力者而言。如果权力过大且集于一身,人心难测,执法者难免会有私心,就会造成执法过程中假借法不外乎人情名义,出现偏袒甚至徇私枉法的情况。所谓法不容情,应该是指不容私情。”
几人眼睛不断睁大,听到“法不容情,是指不容私情”时,他们猛的一震。是啊,人心是最难测的东西,如果执法权力放到少数执法者手中,那他们徇私枉法的概率就太高了。那无论是从严还是从宽,还不是他们说了算?那问题就不是围绕律法、人情谁先谁后的事了,而是如何让执法者公正严明的执法!
苏佑的话让几人陷入沉思,但也更茫无头绪。苏佑开了头,也就想趁机尽量说清说透。继续道:“正是有人为因素存在,所以小子以为立法尚严、执法尚宽,一味的严惩,当发生错案、怨案时,由于量刑过重,给百姓造成大的伤害。这是小子所理解的律法不外乎人情的意义,法外开恩正是维护公正的最大人情!”
说到“法外开恩”,苏佑看了看秦沧月,他这是夹带私货,顺便为自己对秦紫烟的行为向秦沧月求情。秦沧月面色果然缓和了些,不知道是受到苏佑那些话的影响还是听懂了他的话有所指,他目含鼓励,问道:“那你有何解决之法?”
对啊,既然是他提出来的,那他就应该有解决方法才是。钱贯中等即眼含期待地看着苏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