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 > 第49章 怎么还是谣言?

第49章 怎么还是谣言?

感谢“道友,贫道这厢有礼了”“鸿蒙メ天谕祖帝”“正义正直的叶安叶安”“予你同行2015”“熊山道的冷厉 ”“潜水湖北 ”“至尊元神 ”“Type-C符玄”“元始天王”“银明君”“C维摩 ”“枫叶卡西尼”“爱离11”“云山深处”“用户名”“陌如忆 ”“爱吃梅子醋的炎星辰”“喜欢侏獴的韦德龙 ”“苏苏小月”的打赏。

祝尔愿尔贵,仍且寿命长。

————

【而还有一位与明末投降满清的崇祯帝重臣同名的谢升,关于他的记载更扯淡:谢升。父旺,年七十四。男咬儿,年二十,俱本年十月初二日发金齿卫充军。四女俱送浣衣局。妻韩氏,年三十九,本年九月二十日送淇国公丘福处,转营奸宿。】

【所谓转营奸宿就是今天在这个军营让一大群糟蹋,明天又换个军营继续。】

【我合理怀疑江南文人干过,因为没干过的人是写不出来的这么肮脏的事情。】

【邱福是国公啊,怎么在文人笔下好像龟公一般?】

【并且谢升这个人完全没有任何出名事迹,为什么朱棣就要如此对待他的妻子?

是有什么深仇大恨吗?

小学生写作文还知道要有前因后果,文人只有果没有因。】

————

大秦 咸阳

嬴政看着奋笔疾书在丝帛上抄录后辈言语的儒家学子露出满意的笑容。

朱棣,朕可太爱你了。

你怎么这么多野史谣言?

你放心,这个时空朕不会让这些野史消失的,朕不仅要将抄录在丝帛的带进皇陵,还要在皇陵里面专门立些三丈高的石碑,专门记载你的野史。

不用谢朕。

这是朕身为华夏第一位皇帝应该做的。

————

大明 建文四年 洪武三十五年

邱福带着亲卫找到李景隆这里,想要找几个文人出出气。

可奶奶的,不怕死的砍了没什么意思。

怕死的全被李景隆护着,说什么是在完成王爷安排的任务!

奶奶的,我眼睛不瞎,你手上拿的纸明明写的是你被太祖皇帝委以重任、忍辱负重等待燕王靖难。

后辈随口调侃,你还当真了?

你还真准备把自己打造成卧底?

晦气!

————

【再为大家摘录几段记录,大家应该就能理由我为什么说文人干过才写的出来这样的故事。】

【《立斋闲录》:胡闰,鄱阳人。大理寺少卿。…………妻汪氏及二女俱配象奴。

郭任,镇江丹徒在城人。户部侍郎。戮死。…………三女俱配象奴。

侯泰,刑部尚书。…………永乐元年三月配象奴剌三为妻。后剌三病故。永乐三年六月,以老病发与男锦衣卫习匠人侯京儿随住。

陈继之,福建莆田县仁寿里十五图人。庚辰科进士,户科给事中。…………妻饶氏即姚氏,年四十二,配象奴为妻。】

【有没有发现频繁出现象奴?

象奴:我国古代宫廷中专职驯象仆役,由战俘、或邻国进贡而来,地位低贱,由锦衣卫统辖,平日居象房,于牧象场驯象,以备宫中大典之需。

并且书中所提到的象奴地点位于广东广西两地。

而宋端仪官职是广东按察佥事。】

【懂了吧,没玩过起码也要见过,不然想都想不出来这样的剧情。】

【并且其书中还有一个让人理不清的逻辑,黄花大闺女全是赏给象奴之类的在古代地位低到不能在低的人,而年老色衰的全赏给将领、亲卫、精锐。

朱棣这是赏吗?

这明明是连军心都不要了啊。】

————

大明 建文四年 洪武三十五年

邱福卫队的王小二还在等着将军快点两下随便找个人砍了,自己可还等着进宫砍建文帝呢,砍了建文就等着王爷赏个侯爵呢。

光宗耀祖、公侯万代啊,我家祖祖辈辈都是地里刨食的,从来没出过这样的人物,我也要学大户人家开个族谱,王小二好像不太好听啊,改天找个书生给我改个好名字。

不过后辈你也太没见识了吧,我们又不是王爷、将军们那样的富贵人家。

女人嘛,能动就行,能生孩子就行,还在乎她年纪大?

年纪大才懂得多,才会疼人。

————

【更扯淡还有:①茅大芳,年五十四,杨州府泰兴县人。…………妻张氏,年五十六,发教坊司,本年十二月病故。

教坊司右韶舞安政等官,今于奉天门奏:“有茅大芳妻张氏,年五十六,病故。”

奉圣旨“着锦衣卫吩咐上元县,抬去门外着狗吃了。钦此。”】

【在他笔下朱棣真的好闲……】

【②景清…………太宗即位,群臣朝服称贺,清着衰麻哭于庭。

太宗骂曰:“此是乱臣。”

清回曰:“你是贼子。”

当命力士以金瓜碎齿,至死骂不绝口。以草装尸。

守者奏曰:“尸自行动。”太宗大惊。是夜,又梦清以血唾骂。】

【好家伙,我只见过清朝的僵尸,明朝的僵尸不知道九叔能不能搞定?】

【③张昺,…………礼科引犯人程亨等男妇五名为奸恶事,合送该衙门。奉钦依:“是,这张昺的亲是铁,锦衣卫拿去着火烧。”】

【呦呦呦,还挺幽默。】

【④练安,字子宁,正月二十四日,校尉刘通等赍帖一将科,引犯人张鸟子等男妇六名为奸恶事,又引犯人杨文寿等男妇五百一十一名为奸恶事。

钦依:“是,连这几日解到的,都是练家的亲。前日那一时起,还有不平气的,在城外不肯进来。嗔怪催他,又打那长解锦衣卫。把这厮每都拿去同刑科审,近亲的拣出来便凌迟了,远亲的只发去四散充军。若拿远亲不宜,把近亲的说出来,也都凌迟了。”

二月,又解到邹公瑾等男妇四百四十八名口。】

【练子宁赢了方孝孺,方孝孺家才死了八百多,练子宁家加起来九百多。】

【⑤曾凤韶,吉安府庐陵人。洪武末年进士。…………文庙即位,嘉其直,复以御史召,不赴。

寻加侍郎召,又不赴。

乃刺血书愤词于襟,其略曰:“予生居庐陵,素负骨鲠,一死之得宜,可以含笑于地下而不愧吾天祥矣。”

嘱其妻李氏、子公望勿易衣,遂自杀。时年二十有九。李氏亦死于节云。】

【你要是南京城破就殉国,自比文天祥,我可以勉强承认。

但朱棣都继位,连续两次封官之后你才自杀,你这是殉国呢还是怪朱棣官职没给到位?

文天祥要是泉下有知可能杀了你的心都有。】

————

南宋 祥兴二年二月

朝着东南亚行驶的大船上,陆秀夫看着自己身前的天幕,思考了起来。

上次天幕在天上,但这次居然是人人都有一面,是只有我方如此还是皆如此?

是天幕不允许华夏之外的人观看吗?

看什么时候靠岸抓几个土人试一下不就知道了。

唉,宋瑞(文天祥的字),你现在如何了?难道已经慷慨就义了吗?

祥兴二年时空的文天祥仍然还被关押着,上次天幕出现,看见陛下在评论区说他们要出海找寻一条生路,文天祥坚定了决心,绝不投降的同时也要想办法看能否逃出去找到陛下他们,一同再兴华夏……

是的,经历重重打击,又经历后辈数次调侃大宋,文天祥想的不再是光复从前那个大宋了,陛下还是陛下,但大宋不能再是之前的大宋了,要重立法度、清丈土地,建立新宋!

而祥兴元年的文天祥情况就好多,和陆秀夫、张世杰带着五岁的皇帝一同乘坐大船出海,还有心情和二人打趣。

“后辈可太不会说话了,这次我可还活着呢!”

惹的二人哈哈大笑。

五岁的赵昺摇摇晃晃的在宫人服侍下和他们站在一起,明明是个小孩模样,说话却又像个成熟稳重的中年人。

“丞相、少保、少傅,这次一定可以的。”

“我等君臣齐心,必会像大明皇帝朱元璋一样北驱胡虏、再造华夏的。”

三人冲着皇帝行礼笑了笑,又抬头看着天空,努力不让自己的泪水落下。

大宋等一个这样的皇帝等的太久了,等了整整几百年,这一次一定要成功啊!!!

身边负责守卫的陈姓士兵也是感叹起来,可以的,一定可以的。

————

【虽然《立斋闲录》给很多人加了很多故事,但反向思维思考,那些没被他加故事、只是单纯记载自杀殉国或者起兵反抗燕军而被斩首的人的故事就真的不能再真了。

并且如果仔细去查,你会发现加了故事的人和江南士绅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懂了吧!】

————

大明 应天府

朱元璋思索起来,朕洪武四年就是因为录取大半皆是江南士子才将科举停了。

可这总靠举荐之类的方式也不行啊,科举还是要恢复,可怎么解决南北差异问题?

文官们瑟瑟发抖,懂你妹啊懂,后辈你有完没完了,徐达他们在磨刀啊,陛下在看着我们啊!

你多嘴说这一句干嘛!

嫌我们死的不够快吗?

籍贯北方又与江南士绅毫无关联的官员乐的看戏,甚至还想落井下石踹两脚。

————

《午门血案考据——第四版》摘录:根据最新出土的明朝首次科举的状元吴伯宗墓葬陪葬书信可以得知:

此次血案不单单是文臣武将两方斗殴,文臣一方也分裂成两派互相斗殴。

但并没有具体记述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文臣分裂。

但根据书信记载及对墓主人尸检推翻了之前双方并未动用武器的结论。

此次斗殴武将一方很可能小规模动用了小件冷兵器。

书简记载曹国公李景隆用刀砍向墓主人大腿内侧,尸检结果证明了这一记载的准确性。

但新的问题产生了,宫门使用冷兵器斗殴,为何没有受到朱元璋的任何惩罚?

————

【有的时候我很怀疑他们到底是想黑朱棣还是黑齐泰、黄子澄等人。】

【往他们家人身上安排一些并不存在的色情故事,究竟侮辱了谁?】

【并且又记载燕军屠城,比如他们说朱棣在沧州屠了六万人,但明初沧州压根就没有六万人。】

【燕军只有谭渊杀了三千降卒以及款台杀过几百降卒。】

【燕军最接近屠城的一次也只是徐州城外焚烧民居。】

【很多时候真的很佩服他们的精神,数年如一日,一代接一代不停的抹黑朱棣。】

【建文四年七月初一,朱棣在南京城外祭祀天地、太祖朱元璋,并且发布了天下大赦的诏书,并且减免赋税、徭役之类,反正基本都是新皇登基的传统流程。】

【马上生,马上死,铁血永乐大帝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

大明 建文二年

燕军骑兵放开包围圈,燕王朱棣和铁铉首次会面。

朱棣疑惑:“为何降?”

铁铉自嘲笑道:“后辈说我将来是从济南被抓到南京的,我想应该不是你的人抓的。”

朱棣:“为何?那又该是何人抓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圣鹰王朝刑狱血影高武大秦:秦始皇!天命之子异世开荒称帝还珠格格之缘定此生千章千穿越听泉鉴宝:少爷连麦,震惊全网大唐:我,晋阳知府汉末黄巾霸业穿越成丐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