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舒见乔亦雪不懂,便缓缓的说明了缘由。
蒙学主要解决识字问题,并且对传统儒学、历史等有个初步印象。经义则是要研究四书五经了。
至所以做学问和科举不能兼容,说白了就是个时间问题。
做学问无法取巧,读的书越多越好。博览群书,才能触类旁通。不过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想多读书,除了要花银子多购置书籍,还要有阅读效率。
读书开智的方法,往往是观其大略,攻其一点。说白了就是快速抓住书中的重点,不追求那些细枝末节。
而科举则相反。要细细研读。不仅要抠明白每句话、每个词、每个字的意思,甚至同一句话就有数十种解读,都要记住。
科举出题范围是固定的,所以历代一直在挖深度。毕竟考题被划定范围,题目是容易重复的。因此,越是后来,科考题目越偏。
若是不能精研,连破题怕是都摸不着头脑。
这还只是方明舒举的小例子而已。本朝科举如今是有定式,需要严格按着体例写义。但凡有点出格,内容写得再好也无法高中。
乔亦雪听她这么解释后,也就明白了。然而,明白归明白,方明舒犯愁的事,乔亦雪也是直嘬牙花子。
不过也是,当官和做学问本来就不是一回事。虽然都是要读书,初心却是不同。古来虽说也有些人能兼顾,但这样的人无不是人杰。
乔家这些孩子,有一个算一个,不过是些普通人。就算小铁有股机灵劲儿,也仍是普通农家子弟中跳脱些的罢了。
既然是普通人,那就不能高估了,读书就得有个方向。若是务实点,那自然是以科举为重的好。可要从长远看,家族需要智者才能长久兴旺。
很多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方明舒犹豫半晌,却是建议道:“姑娘,要不您去请教下洪先生?”
乔亦雪闻言一拍脑门,可不是嘛。那洪应明本身就是个高人。精读释、道、儒三家经典,问问他的建议绝对靠谱!
他虽然在牧场隐居,毕竟也算托庇于乔家,自然偶尔也过来宅院。方明舒倒是见过他,也讨教过学问。
乔亦雪本想让洪氏将她爹请过来,仔细琢磨又觉得不妥,干脆便带着几人一起去牧场拜访。
不多时,找到洪应明住处。乔亦雪带人来时,他正吃饭,倒把乔亦雪看得诧异,忍不住责怪洪氏,“洪姐姐,家里你管事,如何让洪先生餐食如此简慢?”
这不怪乔亦雪不高兴,洪应明桌子上只摆了一碗粥,一碟咸菜。
别说他是客居在此,就是乔家的下人,不说顿顿有肉,起码白饭小菜都是管够的,隔三岔五也会补充肉食。
洪应明没想到乔亦雪会来,缓缓放下碗筷却是替洪氏解释,“乔娘子,此事不怪小女。是老夫执意如此,粗茶淡饭也是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