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大明略 > 第213章 青词连连(下)

第213章 青词连连(下)

<nen>

数日之后,众人翘首以盼的盛典终于拉开帷幕,只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那些想以一篇青词体平步青云之人,恐怕要失望了。

莫说地方总督、巡抚及藩、臬二台,仅是京城,除了内阁、各阁大学士,还有六部九卿,这个衙门、那个衙门的。

六品以上职务者,多了去了。

若这些人个个都能面圣,而后每人念一篇各自佳作,那嘉靖帝恐怕耳朵要出茧子了。

如同每次商议朝廷大事一样,此次筛选由几位重臣主持,众人所写文章先由这几人初审,而后选出其中佼佼者,再呈于嘉靖帝。

这几人当中,有严嵩、严士蕃、徐阶、高拱等,个个皆非等闲之辈。

当然,这种场面,自然不会少了袁炜。

严嵩高居内阁首辅,严士蕃虽只是个工部侍郎,但因其父的关系,好多场合都少不了他,近水楼台先得月嘛。

徐阶身为内阁次辅,官居礼部尚书,仅是礼部这个头衔,就不能少了他。

能做的礼部尚书,自不是等闲之辈,徐阶曾是嘉靖年间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曾因过失被贬,之后谨慎行事,累迁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早在若一当铺时,仲逸就曾听外叔公文泰说过:倒严一派中,这个徐阶正是核心人物之一。

起初徐阶不肯依附严氏,此举顿时令严嵩警惕,他的处境一度极端危险,后来他改变策略:开始示弱。

表面事事顺着严氏,甚至将自己的孙女嫁给严嵩之孙,双方矛盾由此缓和许多。

后来随着徐阶势力渐渐铺开,二人间再次相互倾轧、抵牾日著,这在朝中几乎是人人皆知之事,只因徐阶之前示弱与讲和,严嵩父子并未觉得双方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朝中之事,本就各有所属、各有所图:站队、分派本不是什么新鲜事,大家视此种争端为常态,严嵩把持朝政多年,自认根深,不为他人所动。

故此,这种争执与争端也就存续下来。

日子久了,大家就见惯不惯,这种情形,嘉靖帝自然不会充耳不闻,但帝王之术,讲究一个制衡之术绝不能让一家独大。

堂堂朝堂,若没有一点争斗,反倒不正常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人名叫高拱,此人虽只是个翰林院侍讲学士,但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裕王府讲官。

裕王,朱载垕,仅是嘉靖帝皇三子这个身份就令众人望尘莫及,朝中有人传言:他的两位皇兄先后早逝,这储君大位自然就落在裕王的身上。

有此考虑,因裕王对他颇为器重的关系,高拱这个翰林院侍讲学士,自然就水涨船高了。

当然,抛开这些不说,这个高拱确实有些本事,虽然他的科举之路不太顺畅,但最后总算高中,并做了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又升为翰林侍读,后裕王开邸受经,高拱第一个当选。

至此,严氏与徐阶等各有所属,而高拱则周旋于二者间,只因裕王的关系,两方对他有所顾忌。

由此,可谓局中之局,三方势力。

不过,说到根上,裕王对严氏专权把持心存不满。故此,高拱更倾向于徐阶一方。

五人当中,除了严士蕃没有科举出身之外,严嵩、徐阶、高拱、袁炜等四人皆有翰林院或庶吉士的经历,才学可见一斑。

若论起青词体来说,那就不不用说了:个个都是一等一的高手。

众人所写佳作,让这些人先把关而后呈于嘉靖帝,自然是最合适不过了。

“严某年事已高、老眼昏花,这些个字啊,有些都看不甚清楚,你们看着办吧”,无论权利、资历、年纪,严嵩自然要摆摆架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娶妻靠抽签:老婆是在逃女帝被遗忘的角落:太平天国往事一步一音封州王梦回盛乾之帝王征程无敌万岁爷千秋岁,我在古代搞基建紫鸾记重生刘协,假死后,曹操天塌了水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