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铭解析道:“朱棣的境遇实属不易。”
“你应该试着理解他的内心世界。”
“毕竟,他也是你的骨肉,”苏铭本想与朱元璋深入探讨朱棣的成长历程。
朱元璋就像典型的中国传统家长,而朱棣则如同那个让人头疼的小淘气,家长置身事外,却期待孩子有所作为。
一旦遇到麻烦,便感叹孩子为何变得如此,其实并非转变,他一直如此,只是父母从未真正关注。
朱棣的一生,谈不上坎坷,但也绝非一帆风顺。
皇室子弟,他们的童年并非童话,常言道:
人生总被童年所错失的一切,纠缠一生。
朱棣亦然。
朱元璋的目光从未聚焦在他身上。
尽管身为皇子,相较于一般的功臣家族,他仍显得微不足道,与朱标那一脉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因此,朱棣格外珍视朱元璋的认同,总是挂在嘴边提及父子相似之处,这其实是他急切寻求父爱的认可,渴望世人承认他是父亲心中最骄傲的儿子。
父子关系,归根结底,往往蕴含着一种无形的占有欲!
“你怎么还要为他辩护。”
苏铭反驳道,“我这是站在民众的角度来分析。”
“朱棣和你,其实是同一类人。”
“他尽管手段强硬,但对百姓而言,却是善待的。”
“一个皇帝,只要真心对待百姓,那就是好的统治者。”
“朱皇帝,其实你在教导你的孩子们……”“做得并不够。”
朱元璋眉头紧锁,示意他说下去,这种观点对他而言是新颖的。
通常情况下,有人敢如此直陈,定会被他严厉处置。
但苏铭不同,朱元璋深知苏铭通晓后世历史,他的见解往往基于更广阔的视角。
苏铭曾言,许多评价并非他个人见解,而是后世史学家的公正评价。
【后代对先朝的探讨,只要无关利益冲突,】往往更为客观。
例如清朝编撰的明朝史书,真实性仍有待讨论,毕竟清朝取代了明朝,修史自然会倾向于美化自身。
然而,跨越时代界限的评价,往往更为公正。
苏铭接着说道:“比如太子,表面看似温文尔雅,实则内心脆弱。”
“他虽未登基,但从他的行为中可以看出,他只适合守成,而非开创。”
“你对秦王和晋王过于溺爱,而对朱棣则放任不管。”
“我知道你的考量,你是希望百年之后,皇位由你的继承人接手。”
“其他儿子则是分封出去,顶多算是远亲。”
朱元璋默默听完,良久才回应:“难道不是吗。”
苏铭接着道:“确实如此,但为人父母,即使做不到完全公平,也不能差别对待。”
“你对太子付出最多的心血。”
朱老对旁枝的态度,犹如冰火两重天,对此,苏铭提出了独到见解。
“人心,难以揣摩其深处。”
他说,“你全然信赖太子,却忽视了他的同伴们的感受,这样的不均衡,无疑在心中种下了裂痕。”
“信任虽无形,却能深刻触动人心。”
苏铭继续道,“你确实重视太子,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王子们就没有权利得到同样的关注。
你希望朱家和睦,但自己却未能践行平等。”
“偏爱亲疏,只会让人际关系变得复杂。”
苏铭斟了一杯茶递向朱老,“朱棣今日的决绝,根源或许就在你这里。
你喝下这杯茶,是否觉得我在指责你的错误。”
朱老眉头紧锁,眼中闪烁着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