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两银子来得快,去得也快。
桂如月又去置办了几片山,现如今,耗儿山有半个山头是她的。
她还买了500只鸡,500只鸭,50只鹅。
虽说张小兰已经习惯了她的大手大脚,但百两银子转眼就花个干净,还是过于吓人。
“娘啊……”张小兰颤声道:“买这么多鸡鸭作甚?还买鹅,谁家养鹅呀。”
老话说得好,与人不和,劝人养鹅。
鹅比鸡鸭吃得多,谁家粮食青菜不是辛辛苦苦种的,牙缝里挤一点喂鸡鸭也就罢了,谁还养得起这玩意?
且鹅这东西,性情凶狠,动辄啄伤人,养着养着养出仇来,还得赔苦主治伤钱。
平头百姓轻易不肯养。
张小兰长这么大,只听说过张小芳嫁去的地主家养过两只。
而自己家什么条件,什么人家,一养养50只?
但桂如月还是那句话:
“我自有成算。”
鸡鸭鹅买回来了,都是小小只的崽。
桂如月把它们圈在竹林里,打算养养大,再放出去。
新置的山地,让张恒义一块开辟,又种上竹米。
等小鸡们长大些,正好可以放到新长成的竹林里,竹林鸡妥妥的。
头一批竹林鸡早已养成,全留给自家吃,根本不够吃。
没办法,太好吃。
而且最近折腾萝卜实在辛苦,全家人都得补补。
靠猴子抓山鸡供不上,也太辛苦猴子。
也正是因为鸡太好吃,桂如月想着,兴许又是一门生意?
鸭子也有搞头。
放到溪谷里养着,纯天然原生态,溪谷鸭的名头便有了。
鹅是杂食动物,不拘有水没水,可以满山跑。
这小东西不卖,自家也不吃,她有大用处。
百两银子花光了,因养的鸡鸭鹅多,光是它们的吃食,每月卖萝卜挣的十两也去了大半。
攒钱的速度还是太慢。
想想陈院长那800斤需求,桂如月大手一挥,从公家拿回来的40亩地,也拿了10亩出来种萝卜。
还剩30亩,她琢磨着种上10亩水稻.
一方面是供自家吃,不用再买米。
另一方面,她打算养稻田鱼。
余的20亩,先放着。
灵力没攒够,打不开商城,想种点新东西都没门路。
以后再看吧。
桂如月一边思忖,一边拔萝卜。
一伙人突然吵吵嚷嚷地朝着这边走过来。
打头阵的还是那长舌的许寡妇。
村里谁家响个屁,她都要头一个冲出去听。
“张大嫂!”
她尖利的声音尤其夸张,一股子八卦味儿。
“还拔萝卜呢?快扔了那萝卜,出大事了出大事了!”
桂如月:……有话不能直说吗?卖这关子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