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被定为有“反心”的人,是不是真的要谋反,有的时候仅仅只在皇帝的一念之间。他说你有你就有,没有也有。张恪自然是相信唐家的,皇帝或许也并非真的对唐家不放心,他不放心的应该还是火器,别说唐家了,这玩意儿掌握在任何人手里,他都会寝食难安的。周太公劝其将有关火器的一切包括匠人都全部上交,显然是极为明智的,也说明周太公是准确把握到了皇帝的心思的。正所谓:怀璧其罪。自古皆然啊!
对于唐龙或是唐家,他们的心情想必是极为不爽的:咱们辛辛苦苦为国操劳,换来的却是皇帝的无端猜忌,换做是谁,都会感到委屈的。不过,若是站在皇帝的角度看,他的心里大抵也是纠结不已的。这事儿有点类似于:你丐帮弟子几千万,你一天不解散,叫朕怎么安心的即视感。你们家已经这么牛了,还掌握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你一天不交上来,教朕怎么安心啊?
对于周太公力劝唐宗师主动上交这些东西的做法,张恪觉得这已经是能想到的最好的处理方式,换做是他,也大概会这么做的。口头上表忠心是没有用的,终究还是要用实际行动,才能让皇帝真的放心。至于心中的委屈,也只能默默的忍受了,不过想来皇帝若是够聪明的话,应该会在其它方面给予唐家一些补偿和安慰的。总之,唐家这么做,消弭了危机,稳定了朝堂,消除了阴霾,稳住了人心,虽然有点委屈,但确实算得上是明智之举的。
张恪点了点头,顺口问道:“那些火器的制造和那些匠人,现在是谁在管着啊?火器事关北境的防务,如今军队对它的依赖甚重,唐家不管这一摊了,换的人靠不靠谱啊?此事事关重大,不可不慎啊!”
“陛下并没有把此事交给工部,也没有交给兵部,而是下旨新成立了一个叫‘火器营’的部门。主管人是汪直汪大总管,只不过汪总管需要常伴君侧,自然不可能一直盯着这摊事儿,所以火器营的日常工作便都交给了一个叫做‘赵无极’的人来署理。”
“‘赵无极?’这人谁啊?没听说过啊。他何德何能,当此重任?”
陈亮和杨博都摇了摇头:“我们也不认识。听说之前是在京城府担任少尹的,主管治安、缉盗、水龙局等事务。”
京城府设一府尹,三品,下设两位少尹,四品。这个赵无极能在京府担任少尹一职,应该是有点能耐的。四品虽然还不到朝堂大员一列,但也已经是在门槛上了,再往前跨一步过去,就是朝廷中枢了,能走到这一步的,都不是简单人物。皇帝能将自己那么看重的事务交给这个人,想必这人必定是有过人之处的。火器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既然皇帝如此安排了,那也只能相信他的判断了。而且,说到底,火器营可是皇帝硬从唐家手上“夺”过来的,目的便是为了亲自掌控这股力量。所以在选择让谁来掌管这个摊子这个事儿上,只可以是由皇帝“一言而决”的,其他人是没有置喙的空间的。想到这里,张恪便也只能选择相信老皇帝的选择了。
谈完了事情,张恪便与他们到还在紧张建设中的互市市场上去走了一走。让杨博他们感到最与众不同的是市场内那些纵横相间的道路。其笔直、宽阔的程度几乎要和京城的天街大道相媲美了。其实这个市场的格局最初便是张恪以京城坊市为模板做的规划的,因此在杨博他们这些从京城来的人看来,倒是颇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的。大致参观完后,杨博和陈亮便返回黑龙城去了。既然确定了投资意向,那后面便是赶回京城准备资金、组织团队,然后把他们都拉来北方了。互市很快就要开市了,时间上还是挺紧的,路途遥远,从这里到京城来来回回一趟还是需要不少时间的。从黑龙城到京城又大多只能去走陆路,旅途还是挺艰辛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李如松这种猛人,单枪匹马半个月就能从北境跨越几千里到达京城的。普通人不花上个把月的时间,是走不完这一趟的。
送别了杨陈二人,张恪与胡不归回到了互市监后院的住所。一坐下,胡不归便道:“你真的不担心你家高小姐吗?”
张恪叹了口气,道:“谁说我不担心的,只不过,暂时她应该不会有事的。”
“哦,怎么说?”
“高芝并不是普通人家的女子,她是青龙城矾楼高家的嫡女,只要回到了青龙城,她还是有一些自保之力的。再加上,宁王他又不能随便离京,所以暂时应该不会有事的。只是……,唉!”
“那不就好了,只是什么呀?”
张恪摇了摇头,没再说什么。其实他心里想的是: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高芝和唐家的事,都给他提了个醒儿:在这皇权至上的世界,没有谁是绝对安全的。只不过,这话自然是不好说出口的。看来还是应当未雨绸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