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插秧还有段时间,其实也没过多久。玉米种好之后,要不了两天就要开始犁田了。 唐明山家里的牛,平时用作牛车,到了现在也是可以耕地的。 犁头赵似瑾家也是没有的,所以要向唐明山家借。 犁地的时候需要一个人赶牛,还得有人在一旁钩走田里的草根之类的。尤其是赵似瑾家的田荒废了很久,地下的草根网成了一团。不弄走的话,根本犁不动。 赵似瑾和江清游都不会,所以请了唐明山来帮忙犁地。 “村长,贾武,先吃了饭再来吧。” 贾武贾兵平时是回自己家吃饭的。但现在请人犁田是不同的,主家要包饭的。 听到赵似瑾的话,唐明山没有停下动作,而是对她说:“好勒!我们把这一趟走完就回去。” 犁完一个来回要不了多少时间,家里饭菜都已经摆上菜了,不需要再做什么。但赵似瑾却没有等着他们一起,而是先回去了。唐明山和贾武都需要洗一洗,牛的食物也需要准备。 “哎!江小哥,你家的田实在太难犁了。”吃饭的时候唐明山对江清游说。 贾武附和:“确实不好打理,不过都是些好地,弄出来回有好收成的。” 唐明山抿了口酒:“贾大娃子,我还不知道那是好地不成,有块田以前还是我家的呢。” 继而唐明山转向了江清游:“现在荒了那么多年,不好犁也是事实。若是常年种着的,我两天、最多三天就可以犁完它。现在,怕是要整个五六天了。” 五六天不是个短时间,后面还有人等着呢。赵似瑾想了一会儿,问贾武:“那些秧苗需要多少亩田啊?” 贾武想了下秧苗的数量,回答:“满打满算一亩半。” “那就只弄两亩田出来吧。”赵似瑾对唐明山说,“全弄出来也没东西可以种,弄出来也没用啊。” 多出来的那半亩,赵似瑾打算种点空心菜。 唐明山一想也是这个理儿。而且那是赵似瑾家的地,要怎么弄自然该她说了算。 三个男人要喝点小酒,吃饭的速度自然是比不上赵似瑾的。赵似瑾吃完了饭以后,拿出一个干净的大碗。装上大半碗米饭,在把所有的菜就夹了一些,就端着出门了。 这是要给贾武母亲的。贾母的脚自冬天摔坏了以后,就不能走了。拄着拐杖倒是可以移动,但其他事就做不了了。若非如此,贾家两兄弟也不会放弃原来的工作,轮流到赵似瑾家做工。 今天贾武在赵似瑾家吃饭,贾兵在镇里工作要晚上才会回来,贾母的饭就没有着落了。所以赵似瑾才会送饭过去。 赵似瑾和江清游请唐明山吃饭,除了这是这里的规矩之外。还有就是江清游想问一问村里有多少人是愿意送孩子上学的,他们能接受的学费是多少。 但午饭过后只歇息了一会儿就又要开始耕地了,所以午饭时就没有提这些。晚饭的时候空闲时间多一些,江清游打算那个时候再提。 “江小哥是想教村里的孩子?”江清游一提,唐明山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江清游也不隐瞒:“是有这个意思,只是不知道大家愿不愿意。” 唐明山大喜:“这是好事呀,哪有会不愿意的。” 不说考取功名,从此脱离寒门。就是多认识几个字也可以到镇里甚至县里去做工,那可比在地里刨食要好多了。 “不过……”唐明山略犹豫,“学资还有要多大的孩子?” 唐从文上的府学是官学,不用交束脩,只要自备饭资就好了。可私塾是要收钱的。镇里的私塾是每人每年一百二十斤稻谷,大概是一百五十文。 江清游不知道村里人负担得多少,他将学费定为了每人每年一百二十文。 十四五的孩子在这里已经算半个劳力了,早的都已经开始议亲了,也不知道他们还愿不愿上学。年龄太小了也不行。所以江清游把年龄定在了六岁以上,十三岁以下。 唐明山当即答应去询问有多少孩子愿意入学。 江清游和赵似瑾本以为没有几个的,没想到十六个男孩的家长全都同意了,而且还很高兴。早吧早的把束脩交了,生怕江清游反悔。 孩子们的年龄跨度还是有些大,应该分一分的。可是他们现在的水平都一样,所以就全部在一起上课了。 上课的地方就是江清游家的一间倒座房。座椅村民们没让江清游自己准备,而是几个懂木活儿的村民一起做了送过去的。 课堂布置好之后,房门就锁上了。因为现在是农忙的时候,六岁的孩子们也能帮一些忙了。所以上课的时间定在了八月至十一月,稻谷收仓之后,腊月过年之前。 “唐甜,你怎么了?” 唐甜的婚事因为源庆帝的驾崩被推迟了。 赵似瑾是去洗衣服的时候遇到唐甜的。青山村没有河流经过,但村里有个大池塘,村里人洗衣服都是去那里的。 唐甜和赵似瑾已是极熟的了,可这会儿她竟然有些扭捏。所以赵似瑾才会有疑问。 “那个……”唐甜吱唔了一会儿,问道,“入学的年龄不能宽限点吗?” 赵似瑾一愣:“你也想去?” 唐甜已经十六岁了,肯定是不符合的。 “不不不,我怎么可能去上学呢!”唐甜连连摇头。 这时赵似瑾才反应过来,这里的女孩子是不能上学堂的。她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但也没有升起要改变这一陋习的念头。那不是一个小小的她能做到的。 她只能问:“那你为什么这么问?” 话已经起了头了,唐甜也不再扭捏:“我弟弟也想去,就央我来问问你们可不可宽限一点。” 赵似瑾:“唐从光?” 唐甜:“嗯。其实不只从光,还有好几个和他差不多大的都想上学的。他们的大人也是愿意的。” 唐从光是唐二叔的儿子,唐甜的堂弟。去年十四岁,今年该有十五了。 “我回去问问江清游。”教课的肯定是江清游,这事得问他的意见。 最后江清游放宽到了十六岁,有超过十六岁却想入学的,他是怎么都不同意了。 离上课还有好几个月,江清游却开始准备教材了。他是有事干,赵似瑾就无所事事了。 “喂,还有好几个月的时间,不如我们去镇里看看有没有要盘出来的店吧。”赵似瑾抽走了江清游手里的笔,“你不是有个卖衣服的计划吗,我们去看看能不能有没有合适的店呗。” 士农工商,商为最末。一般的读书人都看不起商户的,他们就算要开铺子,也是开书画店、笔墨店之类的。办了学堂又想着卖衣服的还真没有。 不过江清游是不会有这种想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