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殿下,请问,近年来我国大明国力不断提升,人口是不是也在持续增长?" 沈万三紧接着问道。
"没错!"
朱标微微颔首,随后道:“自大明立国以来,百姓远离战火,生活安定,人口便开始稳步增长。”
“此情此景,与大明物价攀升有何关联?”对方疑惑地问。
“殿下勿躁,容草民细细道来。大明人口增减,陛下您心中自是最明了。”沈万三回应。
“人口确实在增长,那么大明的粮食产量是否也随之增加了呢?”沈万三追问。
“这……”朱标面色微变,旋即摇头,“不知何故,按常理人口增多,粮食产量应随之增加,但近年来大明的粮食总产量并未提升,反而有所下滑。”
朱标说到这里,心中猛然一震,似乎洞察了某种端倪。
沈万三见状,立刻接口道:“殿下是否已察觉些许端倪?大明人口增加,粮食却在减少。”
“这意味着,人均粮食分配量较以往减少了。”沈万三分析。
朱标点头,认同他的看法。
沈万三露出一丝微笑,继续说:“再者,朝廷持续发行大明宝钞,市场上流通的钱岂不是越来越多?”
“而且,宝钞的发行量与速度似乎有些过快。”
“如此一来,会发生何种局面?”沈万三抛出问题。
“这……这!”朱标略显紧张,他已察觉到问题所在,只是尚未理清头绪。
“沈万三,若照此发展,将会怎样?”朱标忍不住追问。
“只会加剧通货膨胀,其结果便是大明物价飞涨,直至百姓手中的钱变得一文不值,如同废纸。”沈万三冷笑。
“举个简单的例子,殿下就能明白了。”沈万三提议。
“目前,大明的米价是一两银子可购四石。假设米铺只剩四十石米,恰好有十人购买,每人一两银子,岂不是刚好?”沈万三举例。
“但若现在米铺只有三十石米,却有十五甚至二十人要买,情况会怎样?”沈万三接着问。
“米铺老板定会借此抬价。”朱标立刻回答。
“正是这个道理。先前供求平衡,如今失衡,一旦平衡被打破,物价自然会上升。”沈万三解释。
“那……朝廷为何不下令禁止米价上涨?”朱标提议。
“朝廷能掌控得住吗?”
沈万三接着说:“太子殿下,别忽略了一点,市面上流通的银两日益增加,朝廷虽能压制物价,但百姓手中的银子多了,面对米店有限的粮食,会不会有人主动出高价购买呢?毕竟,粮食只会越来越少,能多储存一些是一些。”
“你加价一点,他人又加一点,米价岂不是自然攀升?价格的规律,我们都心知肚明。一旦抬上去,想再降下来,恐怕不易。”
“这……这!”
“噔噔!”
朱标脚步一乱,差点栽倒在地。此刻,他深刻体会到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的恐怖。若任由形势恶化,后果难以预料。
米价飙升和通货膨胀,并非一道圣旨便能轻易解决的问题。
“原本,大明宝钞确实是利于国家、利于百姓的利器,无论是购物还是商人间的交易,都便捷不少。”沈万三接着道,“但如此无节制地发行,谁能承受得了?凡事都有个限度!”
“朝廷一缺钱,就大量发行宝钞,但它本质上不过是一张纸,不同于白银和黄金这样的硬通货。大明宝钞之所以能流通,是因为朝廷作为担保,让民众信赖它能当作货币使用。”
“然而朝廷只允许百姓用白银兑换宝钞,却不允许反向兑换。这是什么意思?岂不是明示大家,朝廷并不真正认可宝钞?一旦失去信任,宝钞的价值也将荡然无存。”沈万三说着,目光不经意扫向朱元璋,这就是你的蠢举,看清楚了吗?
专业的事还需专业人士来做。你,朱元璋,显然不是这块料。
“沈万三,你!”
见沈万三的眼神,朱元璋的怒火瞬间升腾,喝道:“你这话何意?大明的物价上涨、通货膨胀都是我一手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