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崔氏女的身份,又有这一两年声名加持,我显然会在曹操心中与众不同。他每次打量我的眼神,与其他姊妹都是不同的。
“没错,嘉知曹公,曹公不会把缨儿如何的。可曹公是君,君有君道,只要你未将一些暗下之事摆于明面,不曾触怒君威,他绝不会重责于你。其实,曹公的心肠,有时也很仁慈,只是形势所迫,使他有时不得已做出某些选择。”
“缨儿救叔夜出狱后,要好生待他,你们可去江南避乱,记得给他……去寻个一流的医官……这八年来,他一定过得很不好。”
我那时并不曾想过,这“寻医”二字背后的隐情,只是想到杨夙一人在那暗无天日的地牢足足受尽折磨近八年,就深感窒息,眼泪不觉间又落在郭嘉的衾被上。
郭嘉咳嗽了几下,苦笑道:“缨儿,且改了这爱哭的毛病吧。我知你心智之坚不弱于男儿,只将哭泣当作宣泄之法。嘉这病自己清楚,并不会一日两日便要了性命。至于叔夜之事,多想无益,事情已然发生,便不可更改。当下你能做的,就是准备好一切,彻底立下与杨夙远走的决心。”
“远走?”我眼神空洞洞的,“没了杨夙,我当真就无法生存吗?”
“缨儿不如叔夜,叔夜从不轻易落泪,跟叔夜走,是最好的选择。”郭嘉毫不犹豫地说道。
我背对着郭嘉的床榻坐下,偷偷抹干眼泪。
“好了,好了……以后缨儿,不在先生面前流泪便是。”
畅聊了半日,郭嘉好像心情舒畅不少,病情也有所好转,他竟开始打趣起来:
“嘉观缨儿与植公子相处甚洽,若按缨儿所说之史,将来所嫁夫君,即是此人。而今缨儿要与他人远走他乡,可有不舍?”
郭嘉的话瞬间戳中我心窝。
是啊,我前世那么喜欢曹植,萌生过助他摆脱后半生噩运的想法,甚至跟他关系闹僵后,还保留着最初的那份敬仰。将来就这么跟杨夙走了,他会娶谁做妻子呢?就像郭嘉说的,也许《世语》那段记载根本就是野史,曹操压根没杀那崔氏女,那我……还舍得抛弃曹植,抛弃那群一起成长的伙伴吗?
这诱惑对我来说太大了。
郭嘉见我走神了,笑眯眯地又问:“平素里,植公子待你好吗?”
我反应过来,这才羞红了脸,佯怒道:“不好!他从来都不像我二哥那般顺着我,凡事都要与我对着干,可烦人啦。”
“四公子天资聪慧,又勤苦治学,颇有曹公年轻时的风采。只是性子偏执了些,依我看,这一处,倒与缨儿十分相似。四公子前途不可限量,他年朝代更迭之后,应是大魏肱骨重臣吧?”
我闻言鼻酸,沉思良久,方回答道:
“他是圈养在一座名叫‘铜雀台’上的金丝雀,他多才多艺,与曹公还有丕世子在文学上都颇有建树,被后人称为‘建安三曹’,由曹家父子领导的邺下文人集团,更是成就了赫赫有名的‘建安风骨’,对后世影响可大着呢!可曹植此人,前半生风光无限,被人捧上了天;后半生却落魄潦倒,被人踩进了尘埃里。他的命……很苦,我很想帮帮他。”
“缨儿对植公子有意吗?”
我吸了一口气,轻声道:“从前有,如今……应是没了。”
郭嘉的笑明媚得像初升的太阳,他质疑道:“当真?”
……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便过了半月。
半月里,我对救杨之后远走的计划犹豫不定,并非全因舍不得崔、曹两家的人,而是不知该不该告知郭嘉历史真相——曹操并未平定天下,魏国也并未长久!
半月里,我与郭嘉一路相随,陪他在案牍前,捱过一个又一个孤灯难眠的秋夜;陪他车轮辗转,行过大片荒漠平原,听着风沙在车窗外嘶吼;陪他共御病魔,在他咯血后不住地换汤换药……终于,郭嘉拖病坚持到了柳城。
不知什么缘故,到了柳城之后,郭嘉的病像是有转愈的征兆,他精神抖擞,能自己走路了,整个人看起来还十分健朗,一直笑呵呵地迎接宾朋,不曾在曹操面前露出一点病恹之态。
彼时曹操克定柳城已久,早在柳城等候郭嘉。自白狼山一战,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辽东单于速仆丸及辽西、北平诸豪,悉弃其乌丸族人,与袁尚、袁熙逃奔辽东。
曹操私下与郭嘉商议,决定佯装撤军,迷惑辽东众敌。这个计策只有曹郭二人知晓,我则在帐外根据史实推理而出。
大军即日南下,沿滨海道路出发。
谁曾料想,一路秋风大作,沙尘漫天,所行之处又皆是荒原,鲜有河流。时月近冬,辽西之地天寒地旱,致使军营缺食少水,不少战士足肤皲裂,在营中叫苦连天。军士们凿井取水,竟然挖了三十余丈才得地水,出水那刻,军中乱作一团,纷纷大呼“有水”,挤攘上前。
再次遭逢军旅磨难的我,颤巍巍地扶着郭嘉,立于莽原之上,回首遥望密密麻麻的士卒,迎着凛冽的北风,愈发真实地感受到,何谓饥寒交迫,何谓口干舌燥。
距离东南沿海城邑临渝又还有好一段距离,曹操却已下令杀死数千匹马来充饥了。
连日饮食不继,天气严寒,郭嘉疾病复发,不能长途跋涉,急速行军。原本曹操想留郭嘉在身边,教大军减缓速度的,可郭嘉坚持让曹操早些践行那个秘密计划,勿要以他为拖累。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若逡巡不退,辽东必生疑心,使内勾结固垒,彼时再要远征辽东,可谓势之失矣!曹公勿虑,嘉自可为我主殿后,既防后袭,又令大军按计南行,更无后顾之忧!”
于是曹操仍派郭嘉和徐晃留守后军,决定整军先行,又放心我不下,复令四子曹植留下看照。
那日风声急促,正是阴云密集,我和曹植并肩牵着马,曹郭二人则漫步于军前,相约临渝古城再见。
“奉孝,半月后即为重阳,孤平生素不信神仙事,然尝闻人言‘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可令人长寿’。此去不远,临渝辖区,有一碣石山,想来,孤与奉孝临风饮酒,坐赏菊英,倒也不失为一件乐事!彼时登高赋诗,被之管弦,观沧海茫茫,睹草木丰茂,岂非良辰美景?”
郭嘉微微欠身,浅浅一笑:“今生得与曹公相逢,嘉虽死无憾矣。”
“奉孝啊奉孝,莫将那字常挂嘴边,孤可是记着,此行之后,你还欠着孤一杯碣石山的浊酒啊。”
我那时多想告诉曹操,请他不要走,因为今日注定会是最后的诀别。
可惜我不能,郭嘉更不能。
……
及别,曹操忽然眉头紧锁,心事重重,他拍了拍郭嘉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今此一别,你我君臣再相约,奉孝定不可负约!”
“曹公保重,”郭嘉笑了笑,缓缓道,“嘉此番……应不……赴约了。”
“好好!”曹操未曾听出话中隐晦之言,只勉强地笑着,步履沉重地登上战车,不再回头。
“曹公——”郭嘉忽然朗声唤道。
可曹操的背影渐行渐远,他再没有转头。
“一路保重——”
车队启程,尘土飞扬,只留下一个不住咳嗽的青衫先生,怅惘凝视远方。